兴灯的内涵还记得吗?潮州元宵习俗之花灯

潮州广播电视网  2016-02-22 09:44

【原标题】潮州元宵习俗之花灯

【来源】潮州广播电视网

春节过后元宵节就来了,元宵古代称元夜,”夜”在古语中就是“宵”。元宵是新年后的第一个节日,俗称“喜节”、“灯节”,是潮州人极为重视的一个节日。元宵是和花灯结合在一起的,潮州市向来以花灯著称海内外,历史颇长,起于何时各说不一,有待查考。潮剧《陈三五娘》取材于潮州民间传说,说的是明朝泉州人陈三欲往广南探亲,途经潮州,适逢元宵佳节,潮州满城花灯,满街游人,热闹非凡,陈三便驻足观灯,不料见到了名门美女黄五娘,两人一见钟情,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对姻缘佳偶,就是花灯盛会为“媒”。

陈三五娘的故事背景是明朝,如果据此推算,潮州花灯就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而据蔡泽民著的《潮州风情录》(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一书记载:清末宣统二年,花灯艺人杨云楼、杜松制作的“红楼梦”、“白孟玉”两大屏花灯就在参加南京王国花灯比赛中获了奖,这是距今百余年的事了。1926年新加坡华商特聘花灯艺人林乐笙前往制作花灯,迎接英皇太子,他和徒弟制作的“凤仪亭”等十屏花灯上街游行时,受到皇太子赞赏,并提出要带五屏回国,当地醉花村公馆负责人只得又制“长板坡”、“昭君和番”等五屏花灯运往伦敦皇宫内陈列,后还有“狄青取珍珠旗”、“哪叱闹海”、“陈三五娘”等五屏送往加拿大展览,从此,潮州花灯不单在国内享有盛誉,而且扬名海外。

潮州的元宵节,是仅次于春节的隆重节日。旧俗的游神赛会都集中在元宵前后进行,活动时间长、项目多,民俗文化色彩更为浓烈。改革开放之后,各地政府倡导在这段时间开展各种健康的迎春文化活动和对内对外的联谊活动,使这个节日更具时代色彩和积极意义。

除大型游花灯盛会之外,潮州家家户户都会挂上喜灯,自十三日起,到宗祠神庙去挂灯笼,十五日将灯提回挂于家门,称为兴灯,只因潮州话“灯”与“丁”同音,旧俗都想“人丁兴旺”,便于元宵节在灯(丁)上大做谐音取意的“兴灯(丁)”文章。现在的元宵赏灯,基本上已没有了这种内涵。


资料图。


编辑 苏仕日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