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1 21:18
你还买学位房吗?近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提到“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
通知还提到,2016年,各区(县)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初中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要降到区(县)初中总招生人数的5%以内。
那么,备受关注的“学区化招生”是否一触即发?特长生招生比例降到5%,学生择名校的机会是否就减少了呢?
随机派位方式分配热点校招生名额
◆通知原文
科学确定划片方式。在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地方,要积极通过单校划片的方式,落实就近入学的要求。
在目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实行多校划片的,应通过随机派位方式分配热点学校招生名额。派位未能进入热点学校的学生,仍应就近安排至其他学校入学。
对于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学校,要加快推进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解读
先来普及一下什么是“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
以广州为例,目前广州的小学基本上实行的是“单校划片”,即一个小学对应某个地段,地段内门牌与学校是“一对一”的关系,所有小学按地段对口入读学校。
“多校划片”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实行过,即一个学区有五到六所水平相当的学校,学区内各所学校水平相对均衡,居民如何选择主要看积分。
广州的公办“小升初”派位也是采用“多校划片”的方式,将多所热点初中分散至多个片区。
此前从教育部到广东省教育厅的文件都多次提及“学区化招生”,也就是采取“划片招生”。但广州对学区化招生的探索却曾引起争议,许多人担心的是,此举会打破小学地段招生“单校划片”的方式。
那么,为求名校地段学位而掷重金买下的学位房,今后很可能变成“学区房”,是否能“买房入名校”便成了未知数。不仅如此,以往小学所对应的地段初中学位,也可能重新洗牌。可见,购买”学位房“须慎重。
就近入学并不意味着直线距离最近入学
◆通知原文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统筹下,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社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确保公平和就近入学原则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为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科学划定片区范围。
鉴于一些地方人口分布和学校布局具有不均匀性、街区形状具有不规则性,就近入学并不意味着直线距离最近入学。要充分考虑可能影响公平的各关键要素,确定相对科学的划片规则,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整体上相对就近入学。片区确定后,应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划片及片区调整工作备受关注,应当提前广泛告知,设立必要的过渡时限,给社会留出合理的预期时间。
◆解读
上学君查阅发现,在去年出台的《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指导意见》中,对小学招生的表述是“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地理状况、交通状况、人口分布、学校规模及布局等因素,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合理划分公办小学招生地段。
划分公办小学招生地段时,学生居住地与学校距离原则上在3公里以内。100%的公办小学按当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划定的地段招生。2015年起,以学校为单位,公办小学非正常跨区域招生比例必须控制在10%以下,并逐年减少”。
从上述表述中可知,广州未来几年的小学招生还是按地段进行。天河、越秀、番禺、黄埔等区教育部门也先后表示“学区化”不会打破小学地段入学的招生方式,在招生方式上,仍会保持稳定。
而按照广州市教育局的部署,各区将以2015-2016年为学区建设过渡期,过渡期内各区公办初中可采取多校划片或单校划片的方式进行招生,多校划片的学校采用电脑派位的方式进行招生,单校划片的学校采用对口直升或划分地段的方式进行招生。
过渡期后,即2017年起公办初中招生方式按各区学区建设方案确定。但学区化建设方案出炉后,各区是否改变小学”单校划片“的方式,还有待揭晓。
初中特长生占比要在5%以内
◆通知原文
严控特殊招生比例。2016年,各区(县)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初中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要降到区(县)初中总招生人数的5%以内。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特长生招生具体办法,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各地要梳理针对特定人群的优惠招生政策,取消不必要的特殊政策。确有必要的,应在学生所在片区内统筹予以保障,原则上不得跨片区择校。
◆解读
“初中特长生占比要在5%以内”这一目标,其实早在2014年就提出了。
这几年来,为了推进招考公平,国家到地方对特殊招生的比例都一压再压,早几年“特长生”这条捷径缩窄了,更多希望进入名校的考生将目光投向了可以自主招生的民办初中。
需要解析的是,“原则上不得跨片区择校。”这一句指的是公办学校,民办学校招生是不受户籍和居住地影响的。
【来源】上学了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