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为“民科”翻案?5年前《非你莫属》现场发生了什么

南方+  2016-02-20 20:51

引力波被发现的消息公布后没几天,一条微博突然火了。

截至目前,这条微博的转发量超过12万,评论量超过4万。微博直指被称为“诺贝尔哥”郭英森参加非你莫属节目的录制时的遭遇。

这位辽宁大叔、下岗工人,只有初中学历,5年前参加《非你莫属》节目的视频,日前在微博、朋友圈中热传。而与此同时,微博也得到了不少微博大V的转发,例如姚晨在转发时配以“一个了不起的工人”的称赞。还有不少人给郭英森发微信红包,以至于郭英森在其微博@诺贝尔哥上回应:“请大家不要发了,更该关注全中国全民族缺乏创新,迷信权威。”

郭英森在节目中

而郭英森在节目上所提到的“引力波”指的又具体是什么?

回顾5年前节目

确实出现“引力波”,但郭英森阐述被打断

从网上传播开来的那则《非你莫属》视频来看,在这期5年之前播出的节目中,郭英森首先提到了“悬浮汽车”、“长生不老”等想法。随后开始解释自己的“新科学理论”。他在进行讲述的时候出示了一张图,图上有提到“引力波”。

“引力波”以这种形式出现。

但在节目中,郭英森还没有全部讲完时,便被方舟子打断并进行批评。因此,郭英森并没有在节目中完全阐述个人想法,而其对示意图中的“引力波”字样,也未做任何解释,因此无法证明其与最近人类首次真正观测到引力波的新闻有何关联。

郭英森在节目中表示,自己的理论成果可以获得诺贝尔奖。事实上,诺贝尔奖必须经过学术共同体的认可,但郭英森本人并没有相应的论文发表在学术刊物上,尽管其自称会给国外顶尖学术杂志投稿,但事实上他并没有在节目中展示出有哪个学术共同体认可其成果的证据。

而在视频中,现场嘉宾之一的董浩则提出,要“挽救”他,要他悬崖勒马。

董浩

节目内容引起争议

郭英森的“引力波”到底是不是那个“引力波”?

在那篇被大量转发的微博中,“诺贝尔哥”和“引力波”之间的关系被表述为——“有一位被称为‘诺贝尔哥’的民间科学家就曾提到过引力波,巧的是五年后,引力波被证实了”。

但该视频在转发过程中,说法却有了变化,到了今日头条的头条号中,则变成了“他综艺首提引力波竟遭方舟子残酷打压,嘉宾为他当场翻脸失控发飙”这样的标题。而到了后来,陆续有媒体官方微博开始关注这一事件。

方舟子(左)在进行评论

事实上,引力波的概念是1916年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的框架内,发表论文论证了引力的作用以波动的形式传播。因此,爱因斯坦才是引力波的首先提出者。

在该期节目中,方舟子表示,郭英森展示的图上写了引力波等概念,这个图比他之前说的“悬浮汽车”、“长生不老”等更加不靠谱。而方舟子在频频打断和批评郭英森的讲话时也表示,科学的争论要遵循科学的规范来。

事实上,嘉宾们并不是都打压他,也有嘉宾,比如张光北,鼓励他,肯定他的兴趣和梦想,但指出要有科学基础。

张光北

节目的后半段,变成了关于“娱乐明星”褒贬的争执。有人说,留下灯的都是娱乐明星,孙浩不满了,说他讨厌这个词,他是艺术家。他说,作为老百姓,获诺贝尔奖的东西大家都不懂,不要歧视娱乐明星,我们懂的是最后的(应用)成果。

“民科”为何会遭嘲笑?

他们与“业余科学爱好者”有很大区别

“民科”,是“民间科学爱好者”的简称。

科学史学者田松为曾为其专门制定了一个定义,即:“指在科学共同体之外进行所谓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人群,他们或者希望一举解决某个重大的科学问题,或者试图推翻某个著名的科学理论,或者致力于建立某种庞大的理论体系。”

田松也指出,这些民间科学爱好者,却并不接受也不了解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与科学共同体不能达成基本的交流。总的来说,他们的工作不具备科学意义上的价值。”

其中,“不接受也不了解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与科学共同体不能达成基本的交流”,是“民科”与另一个群体“业余科学爱好者”之间的根本区别。

而郭英森在节目中的一些特质也正符合“民科”的特点,同时,他也以“gguoys”的个人账号,在百度贴吧“民科吧”中活跃着。

对“民科”该持何种态度?

西南大学:盲目支持民科是对真正科学工作者的不尊重

与该事件并无关联的西南大学官方微博转发了自媒体关于郭英森这期节目的文章,并进行了评论。

西南大学的官方微博认为:“科学之所以是科学,在于严谨的论证方法和缜密的推理过程。引力波是爱因斯坦预言的,经过近百年的探测,近日才由科学家用极为昂贵且精确的方法证实,而不是5年前首提。

该微博账号也对盲目支持民科的现象进行了批评,其表示,“坚持梦想固然可贵,但观众如果因为对嘉宾主持不满就盲目支持民科,那就是对严谨求学的真正科学工作者的不尊重。

【来源】综合观察者网、@西南大学、腾讯历史

编辑 葛政涵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