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社论|猴年到,你的幸福来敲门

南方+  2016-02-07 09:36

农历猴年春节正快步向我们走来。

一篇评论文章很感性地写道,“春节里最深沉的呼唤是回家。只要前方是家,再凛冽的寒风也阻止不了步伐,鹅毛般的大雪也冷却不了心情。的确,对于在外拼搏的人来说,母亲的拥抱、父亲的慈语、亲朋好友的畅叙,莫不是最温暖的期盼;舌尖上的饺子、糍粑、年糕,莫不是最美的回味;年俗里的春联、祭祖、炮仗,莫不是最难忘的记忆。而最要紧的是,那种血亲关系、地缘关系营造的互相体贴、互相照应的暖流,再发达的通讯也无法代替。”

那么,您到家了吗?

坐在温暖的家里,浸淫于渐浓的年味中,就踏实了。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从容体会这份踏实。记者2月6日从山东平邑“12·25”石膏矿坍塌事故救援指挥部获悉,目前事故现场已经不具备施救条件,且根据人体生理极限的一般规律分析,井下13名失联人员已无生存可能,因此决定自2月6日起终止现场救援。而就在2月6日的凌晨,台湾高雄发生6 .7级强烈地震,据台湾南部地震现场指挥中心发布的消息,目前172人登记失联,另有10人已无生命迹象。对失去亲人的同胞来说,任何安慰的词语都是辞不达意。唯愿逝者安息!

生命的凋谢让喜庆的气氛多了几分莫名的凝重。这种凝重似乎与节日的氛围未尽协调,其实这是误解了中国人设置节日的本意。在民俗学家看来,节日的起源,实际上缘于传统社会中的人们对未来的一种不确定感,所以他要感谢大自然的馈赠,又担心馈赠之不可延续,在一个特殊的节点祈福的时候,饱含着希冀,又难免一丝焦灼……

于是,春节之于中国人,就具备了两层意义,一代表着团圆,所谓“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二意味着许愿,所以童谣里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

春节年年过,今年可不同?猴年的春节,您有着怎样的愿景?

“回家团圆之路能否不再艰辛?”这也许是刚刚经历了春运滞留磨难的人们最容易想到的问题。初看起来,此题似乎无解,因为春运这样的大规模迁移几乎为亘古所未有,且不说运力的提高总有限度,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铁路部门也不可能单独为了一年中的一个时刻大幅提高运力,而任这种运力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时候闲置。但如果让在外工作的人们多一些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春运的拥堵是不是会降低?在这里,猴年春节的第一个愿望呼之欲出:尽快让有关法律所规定的带薪休假成为中国人的普惠式福利。

春节这样的大迁移正在造就一些特殊的景观。有媒体注意到,“随着春节的临近,大量外来人口返乡过年,北京部分街道景区人烟稀少,如同‘空城’一般”。有人马上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了农民工,城市会怎样?“过年,农民工都回家了。很多饭馆不开了,快递也停了,黄瓜也从一块钱涨到了八块钱。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不能忘了他们。”不能忘了农民工,让农民工得到与其贡献相称的报酬,当务之急是让城市敞开接纳这批劳动者的怀抱。国务院近日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围绕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农业转移人口能够放心进城并安心生活,这是农民工的期盼,实际也是经济社会转型的必需。

媒体注意到,“年关将近,有多起陈年旧案得以密集纠错”,在依法依宪治国的背景下,没有人怀疑其中释放着明确的信号。毫无疑问,正是这样的信号让迈入新一年度的中国人更加安稳和踏实。

央视猴年春晚节目单已经正式公布,再过几个小时,春晚就要登场了,且让我们结束所有严肃、沉重的话题,轻松下来吧。一张一弛,可以选择的生活才能算是幸福的生活。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 陈海燕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