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7 10:09
今日是除夕,农历腊月二十九,广东全省晴到多云。最低气温:粤北零下1℃~3℃(高海拔山区零下4℃~零下2℃),中部4℃~6℃,南部6℃~9℃;粤北市县有冰(霜)冻,珠江三角洲中北部市县有霜冻。广州市:晴天,气温介于6℃~16℃,吹轻微至和缓的偏北风。
团圆的日子里,冷晴冷晴的天气,最适合一家人围炉吃火锅了。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
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传说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腊月最后一晚,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
除夕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所以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
挂灯笼
每年的除夕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除夕之夜守岁,门口挂着红灯笼,堂屋燃着熊熊的红火,点着蜡烛或油灯,一家人围桌而谈。
年夜饭
除夕这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
压岁钱
压岁钱一般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分给晚辈,表示压岁(压祟)。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分给晚辈,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分两种的,另一种是晚辈给老人的,这个压岁钱的“岁”指的是年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
广东有啥特别的习俗?小编带你去看一看↓
洗柚叶澡
早上摘回柚叶,中午过后家家户户将柚叶放入锅内水中烧开,每人都要洗柚叶热水澡,其意是把污秽、"穷气"、"衰气"洗掉,干干净净进入新的一年。洗过柚叶澡后便换上新衣、新帽、新袜、新鞋,从头到脚焕然一新,换下的脏衣服当天要洗涤干净。因此,洗柚叶水澡含有除旧布新之意。
祭拜祖先
除夕当天早餐过后,凡是当年添了男丁的就要派人到祖祠打扫卫生,将祖祠墙壁粉刷一新。午后,陆续有人携礼盒、三牲、炮竹、元宝香烛等祭品前往祖祠拜祭进香。行礼之后,放炮竹,有的放铳。每到大年三十午后,祖祠香火缭绕不断,炮竹声不绝于耳,一直延续到黄昏。
置办桃花
桃花,在广东人的心目中,寓意着“桃花运”、“大展宏(红)图(桃)”。因此在过年时,广东人的家中几乎都有一株桃花,更有围着桃花转三圈的习俗,未婚者希望借此新一年能有桃花运,成功找到另一半;而已婚者则希望新一年可以增强人缘,事业和生意能一展宏图。
摆放桔树
大吉大利,是广东人过年最常见的祝福语。借此希望全家人明年一切顺利,利是滚滚来!因此在广东过年时,记得在家中摆放桔树,并挂上利是封或利是糖哦,利利是是好兆头!
填满米缸
在米缸和钱罐上贴上写有常满的红纸,是广东地区经典的过年习俗,寓意着来年米缸和钱罐常满,丰衣足食!广东人还会将芹菜、菠菜、生菜、葱、莲藕、马蹄、蒜等蔬菜用红绳捆在一起放在米缸面上,许愿家人、小孩勤快、发财、聪明、生丁。有些人家还会在年前开锅煎好一条鲮鱼,一直存放着,寓意年年有余。这就是“压年”的习俗。
贴挥春
“挥春”是粤语地区的说法,其实就是北方人常说的春联、门联、福贴。除夕当天,在大门或是厅堂上挂上“福”字或年画,有些人倒贴“福”字,意 即“福”到。
大吃货省广东,除夕这天家家户户也吃的很丰盛,下面哪样是你家的菜?
盆菜
全家围坐共享盆菜宴是很多老广们除夕夜里必不可少的环节。盆菜首先发迹于广东地区,凝聚了好几代饮食男女的温暖记忆:过年时,一家人围在一起,一边品尝丰盛且热气腾腾的盆菜,一边闲话家常,其乐融融。
吃盆菜,求的是“盆满钵满”的意头。每样菜都对应着“好意头”:鸡寓意有计,鱼寓意年年有余,慈姑炒肉寓意旺丁,虾寓意开心,蚝豉生菜寓意生财,猪手寓意发财就手。
火锅
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寓意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示"年年有余"。
煎堆
广东俗话说“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换言之煎堆寓意着富贵。煎堆馅为爆谷拌糖胶所制,爆谷是把糯谷炒至爆开,去掉谷壳便成。煎堆皮是用糯米粉制成,很薄,外面粘着芝麻。整个煎堆放在沸油中炸至金黄色即可。
油角
油角,又叫“油角仔”,其中又有软角、脆角、酥角之分。因为形状像“荷包”,而且都是胀鼓鼓的,就取义钱包鼓鼓,还有个说法就是说油角形状像元宝,也是寓意富贵,因此我们送礼的油角也不会只送一只,而是送一堆呢。
萝卜糕
萝卜广州方言称“菜头”,取“菜”与“财”的谐音,过年食萝卜糕,是寓意招财进宝。
马蹄糕
马蹄糕用荸荠作塬料,粤方言称“荸荠作“马蹄”,过年食马蹄糕,可以清热、消滞,其调节胃口的作用已为实践所证明,而且还有“马不停蹄”、自强不息的寓意。
每个广东人心中都有关于除夕的独特记忆,因为每个地方的除夕风俗都是那么丰富多彩。
珠三角:逛花市行好运
(广州、佛山、中山)
迎春花市每年农历腊月廿七开市至除夕夜零时结束。广州花市迎春花市是粤地春节风俗的最大特色。家家户户都在除夕逛花市,买鲜花。一般家庭都买一枝桃花,一盆金桔以及一束菊花、芍药、剑兰、银柳之类。“除夕逛花街”是“老广”的一种风俗。
广州人尚花成风,买花过年也颇有心思:买桃花意为行桃花运;买年桔意为大吉大利;买牡丹意为花开富贵;买五代同堂意为人丁兴旺……
客家:封岁过大年
(梅州、惠州、河源)
除夕这天,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
潮汕:围炉吃甜姜薯
(汕头、潮州、揭阳)
除夕晚上家里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还要在米缸、锅鼎压钱和大吉,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除夕守岁,熬甜汤、鸡鸭鱼、拜天公、灶神、地主爷、床婆婆。
关于甜汤则不得不提姜薯,只有在潮阳和惠来的部分滨海地区的山地种植。潮汕人喜欢吃姜薯。除夕围炉,甜姜薯都是菜式上的“常客”。
粤西:宰猪捉鱼赶圩
(湛江、茂名、阳江)
年二十九或三十日最热闹的场面是宰猪、捉塘鱼、赶年晚圩,男女老少齐出动。傍晚家家户户贴"年红",既有新年画,也有传统的"门神",对联大多与福财之类有关,厨房、猪、鸡栏则贴"足食"、"六畜兴旺"等横批。
【整理/制图】杨小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