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顾大炜 达海军
2016-02-05 16:55
年关临近,中德金属生态城依旧热火朝天,2月4日,中国共产党与德国联盟党第十次政党对话会在揭阳市召开,对话会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德国联盟党主办,主题是“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对接。会后,来自德国的官员、专家、企业家与当地企业进行了深度对接,中德工业4.0合作试验区也正式落户揭阳。
工业4.0将把效率再提高30%
在对话会上,与会代表围绕“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对接这个主题,并就“德国工业4.0发展路线图、实施战略和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政策解读”“创建工业4.0合作试验区”“工业4.0示范工厂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了广泛共识。
德国联邦议院联盟党党团干事长格龙德认为,德国在全世界范围内率先提出了工业4.0概念,旨在把工业国际竞争优势重新夺回。德国联邦议员柯诺里希表示,工业4.0不只是革命,也是进化,德国将通过应用工业4.0,把效率再提高30%。
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特聘专家屈贤明对此进行了回应:“2013年《德国工业4.0》出炉,2015《中国制造2025》出台,德国欲借工业4.0正从‘制造强国’走向‘制造顶尖强国’,中国则欲借助中国制造2025正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他还举例说:“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体系缺失,产品质量问题突出,产业基础薄弱,能源消耗较大和环境污染较严重是中国制造存在的突出短板。而德国制造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经相继解决了这些问题,其解题思路十分值得中国制造借鉴。”
揭阳制造介于2.0-3.0之间
有调研发现,2015年揭阳制造业对GDP贡献是60%左右,全国这个比例是40%左右,而德国是30%左右。因此,作为全国与沈阳并行的两个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之一,揭阳制造对接德国工业4.0的愿望尤为迫切,实质性动作频频。目前,中德金属生态城已初具规模,建成全国首个“零排放”金属表面处理中心,并有多个中德合作项目达成落户协议与意向,其中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德期间两国领导人见证了中德再生资源基地项目签约,2015年默克尔总理访华期间两国总理见证了德国先进技术推广中心和电镀“零排放”合作项目签约。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表示,中国制造占GDP的比例在2020年有望达到36%-37%,2025年降到32%-33%,这个比重已经非常接近目前德国的水平,比美国的15%-20%要高一些。30%左右的比重对于中德两个仍有高比例实体经济的国家而言是合理的,两国战略契合度高、互补性强,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完全可以真诚牵手,实现珠联璧合,“十三五”期间将在“一带一路”的大平台上有着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揭阳制造目前的发展水平介于2.0-3.0之间,距工业4.0还有较大的差距,正在主动对接,奋起直追。目前,揭阳与德国最大的工业园区阿德勒斯霍夫科技园区共建具有德国DNA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创建德国先进技术合作中心、德国退休工程师引进中心,并组织对德合作企业家“百人团”队伍到德国谈合作。
揭阳将创建工业4.0示范工厂
广东省经信委总工程师神志雄从春运大潮中看出广东制造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他认为,对于一个制造业产值长期居全国之首的省份而言,转型升级3年攻坚战已经打响,德国的工业4.0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广东省财政3年将投516亿元支持工业转型升级,更在全国首创了技改事后奖补。
制造业迈向高端化,具体到揭阳市就是紧紧抓住中德合作契机。据透露,中德工业4.0对接合作试验区落户揭阳,试验区将在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和赛迪研究院的指导下,创建工业4.0研究院,绘制转型升级线路图;创建工业4.0示范工厂,引入德国工业4.0先进企业并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
中德揭阳金属生态城首个投产项目保库智能管网系统有限公司,把德国保库丰富的应用经验特别是城市地下蓄洪管网和反渗排水管网的应用带到中国,这将有助于把传统的现代化城市升级成可智能利用水资源的“海绵型”城市。该公司总经理宁好敏说:“我们的产品和废料100%回收,生产是可视化的,与全球工厂连接,德国技术人员第一时间就能掌握全球的生产状态,不需要长途旅行就能解决问题。”
【记者】顾大炜 达海军
【通讯员】黄宇生 许创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