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喜生
2016-02-05 16:44
2月5日下午,经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选举,温国辉当选广州市市长。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广州迎来的第十任市长。
目前,广州发展蓝图重新绘就:让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更加强大,成为全国全省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在这一战略拼图中,创新驱动发展被视为第一动力。
四天前,温国辉参加市人大会议荔湾区代表团分组审议时说,“要让创新成为广州经济的特质、广州城市的品质、广州精神的内核”,对于先后经历经贸、信息产业、国资领域及省市平台的多岗位历练,对创新与改革有着长期实践和认识的温国辉来说,如何推动广州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将成其重要命题。
关键词:创新
将广州未来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
近代以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转移,其中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就是科技中心一直是支撑经济中心地位转移的强大力量。
广州“十三五”规划纲要分析,国家中心城市里科研机构、高校、高端人才集聚,是国家主要的创新活动中心地。不过,“十三五”规划纲要也直陈“广州创新科技短板突出,高端人才和创新型企业不足”。
而在全国全省的战略部署中,广州被明确为珠三角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凸显重要性。
前不久,在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广州代表团分组审议会上,省委书记胡春华寄望广州“努力成为珠三角创新驱动发展的龙头、带动全省创新发展的引擎”。
十天前,温国辉以广东省副省长的身份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谈“广东制造”如何升级。在他看来,必须抓住创新驱动战略这个重大机遇,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的地位。他阐释:“企业仍然是市场的主体,企业也始终是创新的主力军。你有了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你就有了创新驱动战略与工业转型升级的最重要、最关键的力量。”
自2001年公选为广东省经贸委副主任以来,“创新”一词贯穿在温国辉的历次任职中。
任职省信息产业厅期间,他适时提出以世界信息产业强国为标杆,加快推动广东由信息产业大省向信息产业强省迈进,至今仍显前瞻性。
任职省国资委主要领导时,他提出“国有企业要提升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是核心战略”。其主导编制的“省属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在企业战略规划中把自主创新作为最鲜明、最突出的特点体现出来,实现自主创新与企业发展、产业规划的有机融合”。
在任汕尾市委书记时,他撰文称,“从当前汕尾的实际看,尤其需要用创新的手段来推动振兴发展”。
2月1日下午,温国辉参加人大会议荔湾区代表团分组审议,重点谈广州创新,“要充分认识创新发展作为广州核心战略的极端重要性,将未来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
针对创新资源培育和配置,他提出广州要做到“求人也要靠己”,“看准了就要干起来、干好,让创新成为广州经济的特质、广州城市的品质、广州精神的内核”。
关键词:市场
最大限度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正成为全面改革的牵引力。广州连续27年坐稳中国经济第三城交椅,被誉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如何在这一关键领域再拔头筹引发关注。
温国辉在上述专访中表达看法,“最重要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而政府更多的是在机制体制的改革,在服务水平效率上的提升”。
任职省国资委主要领导期间,他力推动国企改革。“要注重市场化取向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让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双轮驱动,提高区域、产业、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另一改革路线图则是遵循市场规律,推进产业板块重组。在其任内,旅游板块、商业板块整合重组均取得突破。
时有官方评价称,温国辉把省属国有企业的发展放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当中进行谋划和推进,提高管理科学化的水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为促进企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以及和谐稳定作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卸任省国资委主任的干部大会上,他深情回顾:“这四年是我丰富阅历、磨炼能力不可替代的一段宝贵时光,我感到无比的珍贵、格外的美好,终身受用、终生难忘。”
广州国企体量大,也面临改革与发展的双重挑战,如何建立新机制让国企成为创新发展的主力军,考验决策者智慧。
温国辉就任汕尾市委书记后,改革思路可谓一以贯之。为改变汕尾公共服务配套长期薄弱的局面,引入公司参与公共资源运营。
当时,汕尾市引进中信集团全资子公司中信医疗与三所市直属公立医院合作运营。合作方式是由汕尾市政府和中信医疗共同出资组建一家合资公司,公司资本金以三家医院的净资产评估作价,再由中信医疗按照六成的股权配比投入现金,居控股地位。为改善客运交通运输,汕尾市与省汽运集团组建公司,对国有道路运输资源进行改革重组。
“政府不一定要直接办事,而是要筹划办成事、办好事,用更多的社会资源、民间资源、资本和力量去推动重大部署和改革的完成。”温国辉曾言。
关键词:治理
挖好坑种好树让森林长成
作为中国超大城市,广州面临城市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如何现代化,进而为中国乃至世界大城市治理趟出新路的问题。
在温国辉的过往经历中,对“治理”一词的熟悉和认知并不亚于“创新”和“市场”。
十二年前,翁源市上坝村因遭受大宝山矿污染致饮水问题多年未解决,省人大代表向省经贸委、省环保局提出询问,时任省经贸委副主任的温国辉即参与了协调处理。
而在省国资委任职期间,伴随国企改革走向深入,各类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尤其需要“四两拨千斤”一一化解、妥善处理。
更大的挑战无疑是任职汕尾市期间。2013年6月,温国辉调任汕尾市委书记。汕尾被称为“省尾国角”,他到位之前,汕尾陆丰再次被国家禁毒委挂牌整治。
2014年底,他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称,“汕尾的发展稳定在实现‘法治广东’的进程中有着历史特殊性和现实重要性。汕尾加快振兴发展,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他当时介绍,汕尾市委实施了“平安建设”“招商引资”“政务整治”“形象提升”等四大行动,其中“平安建设”行动为依法治市夯实了基础,有效推动各地基层依法治理机制创新。
谈到陆丰制贩毒犯罪这一焦点话题,温国辉并未回避,直言“不铲除制贩毒品这颗社会毒瘤誓不收兵,将陆丰禁毒列为汕尾的‘天字号’工程。”
为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汕尾市找准桥冲镇这一社会矛盾频发典型地区来“解剖麻雀”,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
时间不长,汕尾打出了建设稳定环境、优化政务环境、改善营商环境、守好生态环境这套“组合拳”,为区域加快发展提供了可能。
同年,他在南方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欠发达地区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提出汕尾加快融入珠三角,“借势”市场,用市场的办法汇聚振兴的力量。
一位熟悉汕尾的政经观察人士说,温国辉曾透露,做好汕尾的工作就要像种树般地埋头苦干,要一个坑一个坑地挖、一颗树一棵树地种,持之以恒一段时间后回头望去,已是绿洲一片。
当前,广州正迎来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全面上水平的关键时期。勇于改革、善于创新、精于治理,广州留待温国辉的发挥空间更显辽阔。
■温国辉简历
汉族,1963年9月生,广东揭西人,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硕士研究生学历。
1980.09-1984.07 湛江水产学院轮机系渔船动力装置专业学习
1984.07-1987.08 广东省广州市文冲船厂轮机一车间、厂办干部
1987.08-1990.07 华南理工大学管理工程系工业管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0.07-1996.10 广东省经委企管处科员、副科长、科长
996.10-2000.06 广东省经委企业处副处长
2000.06-2001.03 广东省经贸委产业政策处处长(1999.12-2000.12广东省第一批高层次管理人才出国培训班,赴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
2001.03-2007.09 广东省经贸委副主任
2007.09-2009.09 广东省经贸委副主任、省信息产业厅厅长
2009.09-2013.06 广东省国资委主任
2013.06-2015.06 广东省汕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5.06- 广东省副省长
2016.01- 广东省副省长,广州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2016.02- 广东省副省长,广州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广州市市长
中共十八大代表,第十一届广东省委委员,省十二届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