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给你生猴子!但你知道哪天之后出生的才算猴宝宝吗?

南方+ 记者 饶原生  2016-02-04 09:55

今天立春。立春,“泥猴”!

如果你的宝宝今天呱呱坠地,抢发春风第一声,那么,“猴赛雷”!

新广东人如今学粤语,“你好”变成了“泥猴”,“猴赛雷”相当于“好犀利”,猴来猴去,潜意识中应是期望猴年早日到来,应是期望新生宝宝像猴子一样精灵。

有人会告诉你:恭喜你,添了个猴宝宝。

有人闻言却不能认同:待到大年初一出生的,才算是猴宝宝。

哪个说法对?猴宝宝到底应该从哪天算起?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学术界内,一直以来各有各的说法。

Angelababy盼生“猴宝宝”

干支纪年法:应从2月4日立春算起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当太阳抵达黄经315°时就是立春节气了。古人感知到生命犹如春天有着勃勃生机,即以立春为四季之首。

生肖与立春两者之间又是什么关系?按照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叶春生的观点,生肖是从立春而不是从正月初一农历新年开始算的。据介绍,生肖以立春为标准的方法起始于商周时代,当前黄历、传统的命理学、占卜学等民俗学均以“立春”作为生肖计算的依据。

江苏省天文学会秘书长李旻去年接受《现代快报》采访时亦认为,“现在人很少记得老黄历,也自然记不得老派生肖算法。”据李旻介绍,在中国古代,还用天干地支来记录年月日。十二生肖的说法,就是天干地支纪年法才有的。“不仅有十二生肖,还有十二时辰,这套系统和农历不一样。”李旻说,干支纪年法是以太阳为参照,天干地支的交替以每年的立春为开始,比如马年是甲午年,而羊年是乙未年,而且按照干支纪年法,每一年的长度都在365.25天左右。

“如果要看一个人的生辰八字,”李旻强调,“这就要严格地从立春日算起。”

没错,支撑“立春说”的,是老祖宗很早就使用的干支纪年法。

刘诗诗:我是甜蜜猴!霍建华:哈哈哈哈,我是害羞猴!他们知道猴年从哪天算起吗?

农历算法:猴年从2月8日开始

必须承认,以除夕为分界点,也就是我们说的农历新年(大年初一)为起点计算生肖的方法出现比较晚。但现在很多人比较认同这个。不少民俗专家认为,属相不应该按二十四节气来算。

农历算法:猴年从2月8日开始

读去年的《现代快报》,见亦采访了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据表示,生肖年是从正月初一正式算起的。毕竟,春节是农历新年的开始,也是农历生肖年的开始,属相自然应从正月初一算起。

北京市民俗协会主席赵书同样认为:立春是节气,是中国古人用来进行农业生产服务的,虽然按照公历,每一年的立春基本固定在2月3日至5日,但在我国传统农历中,因为有闰月,有些年份一年里有两个立春,而下一年可能会没有立春的现象;春节则是传统上为生活计时而用的,表示两年之间的交界,因此,计算生辰属相当然应以农历大年为界线。

显然,支撑“大年初一说”的,是人们仍经常用到的历法:农历。

笔者的选择:历法背景下去选……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若然问我:两选其一,你会选谁?

很纠结很纠结很纠结……困惑的话,说了三遍,还是要选。

若不放在历法背景下去选,真的选不了。

历法计算,自古以来分阴阳,全世界都一样。

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叫阳历,又称太阳历。阳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公历就是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公历在中国的实行,始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通电各省:“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猴年邮票

干支历则属于古老的中国阳历,是一种用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历法,主要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立春因为岁首的缘故,该历法中又叫春节或立春节,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春节。

立春,以及以它为首的二十四节气,也归入阳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从春分点(黄经零度,太阳此时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

猴年春晚吉祥物“康康”

再看阴历。阴历主要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又叫太阴历。这是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所排定的一种历法。

农历,又称夏历、汉历,作为中华文化最熟悉、使用最悠久的一种传统历法,却是一种阴阳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二个普通月另加一个闰月,总共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

要注意的是:立春等二十四节气,是在农历中出现,而不曾出现在公历中。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日期展现,偏偏又是通过公历日子来进行。比如今天,立春是在“2月4日”,而不是指农历所标记的“腊月廿六”。在农历的设置中,岁之首地位已让位给春节——正月初一。

春节与大年初一划上等号,缘于1913年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在内务总长朱启钤一份报告上的批复,从公历1914年开始实行的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并例行放假。在此之前,正月初一作为由来已久的岁首,又称:上日、元日、朔日、元旦等。

事情显而易见,始于辛亥革命胜利后的中国历法变革,导致了公历、农历的两个新年,从此亦产生公历和农历并行的“二元历法”结构,并一直使用至今。要注意的是,干支纪年在日常的日历表述中已不占主流位置。

当我走进谜宫似的不同历法,并简单梳理出其不同特点。我想我已可以做这道选择题了:所谓猴年,如果放在农历背景下,那么今年是过了丙申年正月初一子时,才算开始。也就是说,到了春节才属猴。

至于立春属猴之说,我没有说不对,只是用了干支纪年才好说话。

【来源】南方杂志微信号

编辑 丁晓然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