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2 17:19
位于梅县区九龙嶂下的梅南林场,昔日为荒山秃岭、人迹罕至之地,如今山高林密,风景如画,节假日游人如织。坚守在林场27年的护林员陈宗权便是见证者之一。
日前,记者驱车30多公里来到梅南林场寻找这位见证人。刚走进林场,便仿佛置身于生态公园,只见满目苍山四周环绕,烟云薄雾间依稀能听到潺潺流水声,甚是惬意。顺延着新铺的水泥山路,驶上4公里,便来到了桐油窝工区。此时,50多岁的陈宗权身穿迷彩服、脚踩“解放鞋”,手拿镰刀刚“巡山”回来。“这是当年上山下乡来到林场的知青建的,最多时住过几十个人,现在就只剩下我们夫妇俩了。”指着重新粉刷的瓦房,陈宗权笑着告诉记者,1989年,其父陈义顺从梅南林场退休,他就毅然辞去深圳的工作,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成为林场的护林员,其后便一直坚守此地。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梅南林场不通车、不通水、不通电。每逢开春后的三四月,护林员便要带上干粮和“装备”去种树。“大雨大干、小雨小干、没雨拼命干”是当年的口号。陈宗权说,父亲曾和他讲过,那时他们每天用锄头挑着300株树苗上山,徒步到十余公里外开荒造林,中午将自带的包子或白饭就着山泉水吃,晚上只能点着油灯和工友“讲牙舍”(闲聊),回趟家都要走路三四个小时到国道去搭车,条件非常艰辛。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陈宗权入场时,3万亩的林场已逐渐变得葱郁,不再是50多年前的荒山野林了,也有了黄泥路,通了水和电。“近三年,林场新铺了水泥路,周末很多市民都进场观光。”陈宗权说,现在他的生活也变样了:不仅有了摩托车,前不久还买了一辆小汽车,时不时开车进城购买日用品;除了巡山,他还与妻子一起承包了果园,饲养了鸡鸭,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来源:梅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