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调查:过半年轻人认为18-30岁最艰难,压力大收入低

中国青年报  2016-02-02 14:53

近日,有文章指出,在18~30岁的青年期,人们常常面临众多变化却又无法确定自身的角色,很多人因此感到迷茫无力甚至艰难。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3人的调查显示,53.7%的受访者认为18~30岁是人生最艰难时期。

工作压力大(59.8%)和经济收入低(55.1%)被认为是导致人生艰难的两大主要原因。

受访者中,80后占48.6%,90后占24.0%,70后20.4%,60后占5.7%,60前占1.1%,00后占0.2%。

27.0%受访者坦言自己18~30岁时尚未进入成人角色

90后王勇认为自己正在经历人生“最艰难的时段”。

“啥都没有,一切从头开始。毕业两年,辞了第一份工作,两个月前刚到现在这家公司做销售,看起来也不稳定。生活很拮据,各方面都未达到自己和家人的期望”。他认为这个艰难时期还会持续两三年。

1981年出生的胡彦强回忆,自己人生最艰难时期在20多岁时。“我2003年刚从大学毕业,在北京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也不愿回乡发展,就住在北五环的平房里,到处投简历面试,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心里很烦、很焦虑,为逃避压力天天玩网游。后来勉强找了个技术员的职位,但对那份工作不感兴趣,好多东西也不会,惴惴不安。那几年对工作、对生活都很厌烦,那种感觉特别恐怖”。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何珊君认为,人生每个阶段都可能是最艰难的时期,18~30岁刚踏入社会,在物质及智识方面的积累与人生阅历、经验都不够,又遇上社会快速转型期,就会面临职业选择、工作发展及经济方面的压力。

而在30~50岁阶段,很多人又会遇到事业发展、婚姻家庭问题,尤其是女性,可能面临因社会急剧变动而带来的婚姻危机,及子女成家立业的问题。

到了50岁以上,人们则会因身体衰老而面临养老、疾病困扰等问题。

虽然人生中的艰难可能无处不在,但调查中,仍有40.3%的受访者表示现阶段的生活状况与以往相比变得更好了,37.5%的受访者认为生活没有太大变化,仅15.3%的受访者认为生活状况与过去相比变得更差了。

工作压力大、经济收入低是感觉艰难的两大主因

1974年出生的张敦文(化名)谈到人生最艰难期时表示,在没有明确发展方向时最艰难。

“无方向感,无明确目标,会带来很多麻烦。我20岁出头便去珠三角工厂做一线工人,工资低、工作时间长而且活儿很辛苦,那时对人生完全没有规划,只能维持基本温饱,想改变但不知如何去改变”。

后来,他通过几年努力,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通过和朋友聊天,慢慢有了创业的想法,但更艰难时期也是在第一次创业时。

“2004年我与人合伙在东莞办了一家五金厂。但那时只明确自己要创业赚钱,但对如何管理公司、把公司运营到何种程度,其实是很模糊的。到了2006年,珠三角有个小规模的工厂倒闭潮,很多外商台商都倒闭了,我们厂因为接不到订单,也就倒闭了。由于我是工厂发起人,有的合伙人在厂倒闭后要求我归还本金,而我手里完全没钱,还欠了一大笔债,那时真是最艰难的。”他回忆道。

哪些因素导致受访者感觉进入人生艰难期?调查显示,工作压力大(59.8%)和经济收入低(55.1%)是两大主要原因。

受访者感觉艰难的其他原因还有:无明确的发展方向、迷茫焦虑(32.6%),晋升空间窄(32.3%),生活环境恶劣(29.0%),感情不稳定(28.0%),家里老人身体不好(22.2%),学习能力差(18.4%),人际关系处理不好(17.3%),孩子养育出现问题(16.6%),没有来自家庭的支持(16.0%),自我认知角色混乱(14.2%)等。

何珊君分析说,当下人们普遍存在的人生艰难感也与社会环境有密切关系。

“饮食不安全、房价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医疗问题等,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会放大人们的‘艰难’感受。而整个社会道德信仰的缺失与价值观的冲突,也是现在年轻人感到迷茫的原因”。

何珊君告诫年轻人,这个社会也为正道提供着大量的机遇与出口。哪怕做最苦最累的活,只要是正当劳动让自己活下去,依然是让人尊重的。坚持与努力是度过人生艰难期的最好选择。

编辑 范思鼎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