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 2016-01-29 22:55
而每隔一段时间,关于中国经济走势的话题都会成为舆论焦点。金融大鳄的“看空”到底错在哪?中国经济到底行不行?“何振华”站出来三驳索罗斯,做空中国只会做空自己,中国经济“风景这边独好”。
“中国经济正在走向硬着陆,并且会加剧全球通货紧缩。”这几天,金融投资家索罗斯在达沃斯论坛上一番唱空中国经济的言辞,引发各界关注和议论。此番论调,与以往形形色色的中国经济崩溃论,别无二致。只不过,这次出自索罗斯这个金融投资领域的“空头大鳄”之口,便多了几分关注度。
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只要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就会发现这里压根儿不存在什么萧条的迹象、崩溃的前兆。去年中国游客出境游高达1.2亿人次,海外购物消费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免税店处处可见中国人购物的情景。中国网民“双11”1天的购物狂欢,交易额轻松超过美国感恩节购物季5天的总和。人们不会忘记,金融危机后的美国,8个家庭中有1个靠救济食品券过活,每月有超过12万个家庭申请破产。无需专业的分析,仅凭这些最简单的具象的观察,便不难得出中国经济很正常,甚至“风景这边独好”的结论。
“硬着陆几乎不可避免。”我们依稀记得,当年东南亚金融风暴来袭时,就有人如此预测中国经济。当然,结果大家早已知道。当下,中国经济的体量比20年前几乎增长了10倍,人均收入也增长了4倍,厚实的家底早已今非昔比。当年中国经济便是“软着陆”,如今更丰盈的物质积累、更完善的市场体系、更可观的改革红利、更娴熟的宏观调控,又何来“硬着陆”?风物长宜放眼量。拥有13.7亿人口、9亿劳动力、7000多万市场主体的中国经济,“形有波动、势仍向好”,其巨大的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 完全能够保持中高速增长。个别数据的不太好看,少数企业的经营困难,只是改革转型的一时阵痛,是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索罗斯们实在是杞人忧天了。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分析经济形势的大忌。稍微细看一下就会发现,被看空者们作为依据的几项指标,要么是孤证,要么干脆是误证。比如资金外流的说法,事实却是去年中国吸引外资逆势增长6%,位居全球前三。比如输出通货紧缩的说法,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保持温和水平,央行货币政策保持稳健,绝谈不上向外传染。至于整个社会债务已达GDP的300%一说,更是凭空杜撰、不知所云。人民币汇率的适度调整,也是处于合理区间的正常修复。而中国股市的波动,很大程度上源于市场本身、监管体制和投资者的不成熟,并不能真实反映实体经济的晴雨。倘若只盯着中国股市说事,岂非管中窥豹?
事实胜于雄辩,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仍然是世界经济的强劲引擎。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去年增长10.2%,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6%,登记注册的企业平均每天增长1.2万户,一项项成绩来之不易,不知让多少人欣羡不已。更要看到,随着收入增长,中国人的消费结构正在升级,中高端消费增长强劲,这也是中国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和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
索罗斯先生有句名言:“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现在,一些怀揣这样或那样目的的人,又开始编造一出出“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殊不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国这个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见或不见,就在那里。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一起来实现共同发展。
“做空”中国只会做空自己
“‘金融大鳄’在做空亚洲货币”“国际对冲基金公开承认做空人民币”……这几天,随着索罗斯在达沃斯论坛上“看空中国”,“做空中国”的声浪也响起。然而,做空中国,真的有可能吗?
且不说,如今的中国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经济体量之大,岂是几个投机炒家可以撼动的。就拿金融工具箱里的“工具”而言,从拥有世界几乎最大最深的外汇储备池,到建立相对完整的市场监管体系;从推出人民币汇率改革,到不断加强对短期投机性资本流动和跨境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监测,中国手中,有足够多、足够强的“底牌”,完全有底气应对做空风险。
不妨把目光投向今年年初的汇率市场。一段时间里,一些投机者试图炒作人民币,从中牟利,造成离岸人民币汇率异常波动。面对投机,中国人民银行采取措施,对离岸人民币执行正常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加强境外人民币流动性管理,有效地稳定了人民币汇率。“中国有充足的工具抵御人民币受到冲击”。如果说稳定汇率是一场荷枪实弹的“压力测试”,那么测试的结果证明,中国完全有能力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做空中国者只会做空自己。当年,索罗斯带着在东南亚金融市场做空获胜的好情绪,携巨资来到香港,试图做空香港股市,却遭到了中央政府支持下香港政府的强力阻击,最终折戟沉沙,损失惨重,只能败走香江。相比于1998年不到15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如今的中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高达3.3万亿美元。索罗斯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有资源并且在选择政策上比大部分国家都要有更广的空间”。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证明,做空中国者,不但难以逆势获利,最终还将失去与一个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大国共同成长的机会。
正如一位外国观察家所指出的,“理解中国经济的关键是中国政治”。不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就难以洞悉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奥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30多年高速成长, 有效抑制了大的周期性起落,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中国既有抑制经济过热、实现“软着陆”的成功经验,又有克服经济紧缩、保持稳定增长的成功经验;既战胜过各种国内困难,又有效应对过种种国际风险。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和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的经济体来说,是一个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独特优势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巨大威力。
今天的中国,仍然把经济发展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走进那些春节未到就已早早订好机票准备出国旅行的家庭,看看在线教育那么火热的报名盛况,只要不抱偏见,就不难感受到,“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这样的论述绝不是空喊的口号,而是建立在坚实的事实之上。纵然我们还有不少难题需要破解,眼前的道路也不是一马平川,但真正了解中国的人都不会否认:当今世界,中国的日子是好过的,不会给做空者留下空间。
“唱衰”中国注定破产
“唱衰”中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交替出现,反映了对中国迅速崛起的不适应。一次次落空的预言,宣告唱衰中国的论调注定要破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个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时间最长的奇迹。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改革开放之初是第十一位;2005年超过法国,居第五;2006年超过英国,居第四;2007年超过德国,居第三;2009年超过日本,居第二。2010年,中国制造业规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称之为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毫不夸张。
眼看着中国这样一个“大块头”迅速发展起来,有些人不适应、不舒服是难免的。“威胁论”和“崩溃论”,其实可以视作一枚硬币的两面:由于担心“威胁”,所以总有意无意地预期“崩溃”的出现。
经济学理论再高深,也不如现实精彩和有力量。那些“唱衰中国”的人,如果不是别有用心,那肯定是很久没有来过中国了。春节快到了,如果他们这时来中国访问,一定能在候机楼看到国外商家无处不在的广告,那是在介绍本国的购物中心和五星酒店,因为中国出境游客已经连续12年两位数增长。如果他们愿意去北京的办证大厅转转,一定能感受到欧美打折季一样的热烈气氛,中国现在每天有1万多家企业注册,平均每分钟诞生7家公司。过去几年,阿里巴巴既将电商做到海外,也用“农村淘宝”激活了广大农村“沉睡”的购买力。而长三角、珠三角的不少制造业中小企业们,正忙于迎接“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在北京五道口,他们会遇到很多年轻人,或者站在街头求关注、求扫码,或者穿着旧牛仔裤在咖啡厅见投资人……这些景象背后,是中国经济的生机和活力,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有这样的景象。
毋庸讳言,正在转型的中国经济有它的难题,中国正努力以自己的方式破解这些难题。工业增长回落确实会影响到经济增速,但这恰恰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高耗能产业回落速度最明显,随着整治“僵尸企业”的号角吹响,阵痛也许会更强烈。但如果不这样,怎么淘汰落后产能、转向创新驱动、推进结构升级、实现绿色发展?那些一直在“唱衰”中国的人,过去批评中国依靠投资和出口推动的增长方式,现在中国义无反顾转方式调结构,他们又拿经济增速下行说事,预言中国经济将“硬着陆”,这是什么道理?
此起彼伏的“唱衰”论调,已经让中国人见怪不怪。十几亿人梦想继续改善和实现自我,十几亿人愿意辛苦和冒险赚钱,这种朴素而深沉的力量,绝不会允许这个国家垮掉。那些“唱衰”中国的人,应该听听经常在中国农村调研的经济学家斯科特·罗斯高说过的一段话:“我深刻认识到中国人的勤奋和中国农民的智慧,感受到他们对家庭的爱和努力。中国经济的繁荣不是仅仅依靠外界的机遇所成就,当然也不会仅仅因为外界的唱空而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