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两会来了一群香港年轻人,不只是会在抢唛大会上“叠罗汉”

南方+ 记者 陈静  2016-01-27 08:52

还记得省政协十一届四次全会“抢麦”大会上的“香港6青年”吗?还记得他们中的两位委员托起一位委员“叠罗汉”、挥着写有“香港”的字牌企图引起主持人注意的鬼马战术吗?

今年省两会,有一群来自香港的青年政协委员特别引人注目。在省政协第十一届四次会议的委员公开发言环节,郭基辉作为港澳特邀委员代表发言。和他一同前来参加省政协会议的,还有吴杰庄、朱颖恒、黄德豪、陈丹丹和郑程等香港青年委员。

他们年纪相仿,大多怀揣硕士、博士高学历。他们中,既有黄德豪这样白手起家的创投之星,也不乏郭基辉这样的“富三代”。相似的价值观,让这些来自香港的青年政协委员彼此颇有共鸣。在省两会期间,他们“扎堆”在一起,抢麦建言,私底下,他们也常常沟通参政议政心得。政协委员的身份,也让他们看问题不再局限于香港,并试图在更广阔的平台发声。

郭基辉

地产巨头少东家,写提案蛮拼的

相关提案:加快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33岁的郭基辉是香港新鸿基地产第三代接班人。在省政协第十一届四次会议的委员公开发言环节,登上主席台发言的他,一身黑色西装搭配醒目的红色领带,庄重而讲究,操一口颇为标准的普通话,发言议题是“发挥粤港澳合作优势,加快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提案紧跟社会热点

省政协特邀人士分组讨论一般不对媒体开放,此次,郭基辉能在省政协会议公开发言,有赖于他的提案被选为优秀提案。

和他一同前来参加省政协会议的,还有吴杰庄、朱颖恒和黄德豪等几名香港青年委员。发言前,郭基辉暂时脱离“小伙伴”队伍,来到指定的发言委员区就座。尽管已准备很久,但临近上台,他还不时低头看稿,默默诵读,做足功课。

颇有政策敏感性的郭基辉,每次提案都紧跟热点。去年的提案是关于广东省自贸区的,今年又响应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今年的提案,他透露主要框架是自己构思的,也找了很多专家给意见,且和朋友讨论。从初稿到提案完成,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自言“做足功课”。

他建议,要构建环珠江口高效便捷交通网络,建立更多的24小时通关口岸,譬如连接深港的西部通道、建立海上客运码头,建议在更多环节实施方便的物流制度,用“一关到底”来推动区域内人流、物流、资讯流快速流通,建立起以香港、深圳、广州为枢纽,珠海、虎门、惠州为支线的超大型港口群,打造珠三角航运中心等。

家庭日全家去扫楼

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郭基辉,是个标准的“学霸”,他在斯坦福取得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土木工程两个学士学位,随后又在哈佛商学院读了MBA。在加入自家集团前,在顶级投行摩根士丹利工作三年。

经过一番历练后,郭基辉进入家族企业。他透露,他的父亲从小就被长辈带着去工作,“我奶奶开车,我爷爷在旁边,带着我父亲兄弟3人到处去看楼盘、工地。到我这一代也是,周末都是跟着爸爸和他的同事去开会、看盘”,他说因此他从小到大,对房地产都有浓厚的兴趣。

谈及此前有政协委员说起国内民企正面临的二代接班问题,他说,企业接班在欧洲、香港有良好传统,比如“家族成员组成怎样,谁能回去做事,谁不能”,有关企业管理的事情,香港的企业家都会找专家指导。在他们看来,这不只关系到财富传承,“还有家族声望和个人声誉”。

有些“企二代”未必愿接手父辈生意,郭基辉说自己愿意将家族企业“脚踏实地地做好”。谈起家族历史,他颇有衣钵传承的情怀,“我爷爷是新鸿基地产的创始人郭德胜,是中山人,二战时去澳门当厨房里的‘伙头仔’,后来移民香港,挖到第一桶金,然后创立新鸿基地产,也是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

郭基辉的朋友、香港利苑饮食集团董事黄德豪,也是广东省政协委员。他们二人私下里交集颇多。有时,他们一帮来自香港的青年政协委员,约好聚聚,郭基辉答应赴约,但也可能在深圳改道停留,“就是为了看看深圳的楼盘,了解行情”。

黄德豪谈起郭基辉,也深表敬佩。“据说他们家周末聚在一起的家庭活动,就是到各个楼盘去看楼。他们做的是精装楼盘,还会特地到建好的小区楼盘的垃圾堆观察,哪些建材、家私被扔得最多,下次就不用这些。”

地产是新鸿基集团的发家之本,即将开幕的广州天环广场项目就是其在广州的重点投资之一。当选为广东省政协委员以后,郭基辉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看法。同样来自香港的省政协委员陈丹丹也说,郭基辉当了省政协委员,半年内进步神速,“不仅普通话说得很好,发言也很有深度”。

黄德豪

饮食集团第三代掌门,提案离不开“吃”字

相关提案:近三年都专注食品安全卫生

1月24日,来自香港的政协委员合力“抬人”抢麦让不少人印象深刻,托举省政协委员朱颖恒的其中一名香港政协委员就是黄德豪。如今是利苑饮食集团执行董事的黄德豪和往届政协会议“提案王”朱颖恒是江门老乡,曾同任江门市政协委员。

利苑是香港老牌餐饮集团,享有“名人饭堂”的称号。黄德豪是该家族企业创始人陈树杰的外孙,当年在美国杜克大学主修管理学,辅修社会学,工作后还曾到斯坦福进修MBA。和郭基辉一样,他们都是家族企业的第三代接班人。但“衔着金汤匙”出生的他们,毕业后并非直接接手家族企业,都是先在其他行业历练,他们也都在摩根士丹利工作过,过了几年“一天工作18个小时,一周工作7天”的苦日子。

在摩根士丹利研究部工作的几年间,黄德豪说见证了中国作为新兴市场逐渐崛起的过程。他也亲身感受到,身边的老外都在学中文。有次他和长辈聊天,对方考他对于全球经济形势发展的看法,做趋势研究出身的他,滔滔不绝地谈起中国是金砖四国中最有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对方点醒他,“那你干吗不回来?”于是黄德豪决定回国。

香港是金融之都,但黄德豪回来之后并未继续从事金融行业,“金融业始终都是为雇主服务的行业,没有决策权”,相比之下,他更喜欢做实业,“更有话事权”。

特别爱吃的黄德豪在和家人商量后,到家族企业内部接手相关管理事务。如今的工作虽比投行轻松一些,但做餐饮业也几乎是全年无休,“每天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回家吃”。

黄德豪的爷爷辈曾是省政协委员,3年前他也接替父亲,成为省政协特邀委员。和其他提案数量惊人的委员比,他这三年来都专注于食品安全卫生方面的提案。他认为自己就是吃餐饮这碗饭的,对于食品安全更有发言权。

吴杰庄

“一个非常好的香港故事”

相关提案:将中山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凝聚全球华人力量

在这群香港青年委员中,吴杰庄是唯一一个并非“世家”出身的年轻人。和其他有留学背景的香港青年政协委员不同,吴杰庄是香港“土生土长的博士”。他在香港完成学业后,又到清华大学读博士后。

如今他不仅是香港理工大学客座教授,曾和霍启刚一起荣获“首届世界广府人十大杰出青年”;也是香港高锋集团董事局主席,IT界的创投之星。他还积极投身社会公共事务,是全国青联常委和香港青年联会副主席。

省政协会议抢麦大会上,和黄德豪搭档、托举朱颖恒的另一名青年委员,正是吴杰庄。

1998年,是吴杰庄在香港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最后一年,跟三位好友每人各凑5000元港币开始创业。公司从最初设计和销售企业管理软件开始,逐渐转入生物辨识技术领域。吴杰庄32岁时,公司成功在美国上市。此后,他一直从事科技企业的投融资工作。

吴杰庄和郭基辉祖籍都是广东中山,二人也是好友,投资方面会彼此交流。今年恰逢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吴杰庄在政协提案中提出,值此之际应将中山“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凝聚全球华人”。

“他是一个非常好的香港故事”,黄德豪如此评价吴杰庄。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了“阶层跨越”,和诸多名门之后成为老友,吴杰庄是别人眼中的“人生赢家”。

吴杰庄说,“富不过三代,反过来讲,寒门想要出贵子,很多时候也是需要一代人、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积累”。

时下,很多香港年轻人觉得缺少上升的机会。吴杰庄认为,这并不仅仅是香港一座城市的问题,很多大城市的年轻人都面临这些困境。但经济全球化也给全球年轻人创造了很多机遇,无论是出国留学、应聘职位,还是出国创业,都比他当年方便太多。

“我大学毕业时,刚好赶上1997年金融风暴;创业初期,又遇到9·11事件,全球经济仿佛一夜之间都陷入迷茫期。这是我这一代人遇到的困境,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是灭顶之灾,会觉得发展毫无希望。但其实恰恰相反,正是因为9·11事件后,全球对反恐技术的需求激增,我便开始着手研发面部识别系统,最终也在32岁时,公司成功在美国上市。”

吴杰庄说,每个年代都会有每个年代的困境,但同样也有独有的优势,如何在困境中寻找机遇、抓住机遇,才是“寒门出贵子”的关键所在。

郑程

从小跟着外公“参加”全国两会

相关提案:完善甲乙型肝炎防控,建议扩大乙肝免费疫苗受惠人群

旁人其实看不出长相娟秀的郑程做事务律师有14年之久了。她和陈丹丹是本届香港青年政协委员中为数不多的女性。郑程的外祖父徐四民是爱国华侨,为香港《镜报》月刊创始人,以敢言著称,曾任全国政协常委。

郑程读中学时,外祖父参加全国两会时,就把她带上当小助手,她也因此自小就见到许多人来找外公反映问题,也见识到长辈们是如何讨论时事,反映民生的。

和一般家庭的饭桌话题不同,在郑程家每周一次的家族聚会上,全家人都会就各种社会现象展开讨论,“外公很鼓励我们晚辈发表自己的看法,不会因为我们还小就不让我们发言”。

从小的耳濡目染,和饭桌上的雄辩滔滔,让郑程练就逻辑思维能力,也种下关心公共事务的种子。在外公的支持下,她大学选择就读法律专业。想扎根香港、服务本地的她并没有选择去国外修读法律,而是在香港城市大学读书,后来又获得志奋奖学金,去剑桥修读法律硕士。

和郭基辉、黄德豪的工作经历相似,郑程也曾在金融行业就职。回国后,郑程曾效力于德意志银行等多家投行,如今她是澳新银行的资深律师,专注于公司法相关的法律事务。此外,她还积极配合家族事业转型,参加社会工作。

如今,《镜报》月刊也面临着互联网阅读和免费报纸的冲击,除了做好内容外,还积极举办各种活动,关心青年成长。面对现在香港青年苦于前途渺茫的问题,郑程和接管《镜报》的母亲、阿姨一起,面向社区基层,常以导师角色和年轻人展开面对面交流。

陈丹丹

不再只从商业角度看问题

相关提案:广东自贸区内实施知识产权特别地方法规

长着一张娃娃脸的陈丹丹,从加拿大留学回来后,就在父亲陈经纬创办的香港经纬集团工作。经纬集团以纺织业加工制造贸易起家,20多年前,又到内地投资房地产行业,如今在上海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陈丹丹的父亲陈经纬是全国政协委员,也是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掌管整个集团发展战略的陈经纬,对子女的成长也自有安排。陈丹丹还在国外读书时,每年暑假回国,都会去家族纺织贸易公司里工作。头顶着“大小姐”光环的她,也同基层员工一样,“20尺40尺的货柜该怎么报关、收货,我都清清楚楚”。

回国后,陈丹丹被父亲外派到上海。“从一个楼盘的规划、选址到打地基、施工建设,到最后的绿化植被该选什么花”,她都亲力亲为。

在上海8年,她从采购螺丝钉,到采购1000万元以上的钢筋水泥,完成了从零到一的转变。如今,在上海宝山区150万平方米的某大型社区项目,就是她全程跟进完成的,也成为该集团在内地项目的代表作。

后来,陈丹丹被父亲调回香港,改由弟弟接手上海事务。原先她误以为父亲不认可她的工作表现,后来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原来,父亲安排她在香港负责香港中国商会的筹建,这是全国工商联旗下组织,主要是为内地企业和香港资本对接、再到国外寻找合适项目而搭建的平台。

通过筹建商会,陈丹丹和内地新希望集团的“企二代”刘畅、海通证券负责人等都建立起密切联系,也结识了很多内地企业家。她成为广东省政协委员,也有赖于父亲的引导。她说,成为省政协委员以后,看问题的格局不一样了,不再局限于香港,也不像以往那样只从商业角度来考虑问题,多了一些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今年省政协会议,陈丹丹的提案关注的是在广东自贸区内实施知识产权特别地方法规。她在帮内地企业购买国外技术时,发现内地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并不健全,企业要付出很多额外成本,因此呼吁在自贸区内先行先试,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采写】陈静

【摄影】陈坤荣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 葛政涵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