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0人因个人事项报告不实仕途止步,哪些大老虎曾中招?

南方+ 记者 程姝雯  2016-01-26 07:25

据新华社消息,经过2015年对全国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的抽查发现,有3900多人因为不如实报告等问题被免职、降职或取消提拔资格,从抽查中还有160人被发现违纪线索,并给予党政纪处分。

3900多人“栽”在不实报告上

据了解,这是首次对外披露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的“全数据”。按照中央要求,从去年1月开始,中央组织部在全国范围推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的“凡提必核”——凡是拟提拔为副处级以上干部人选、后备干部人选以及转任重要岗位人选等,都要进行重点抽查核实。同时,也进一步加大随机抽查力度,将抽查比例由此前的3%—5%,扩大到去年的10%。

抽查结果显示,2015年,全国有3902人因为未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问题,被取消提拔资格;此外,还有35人因此被调离岗位、17人改任非领导职务,58人被免职,14人被降职。

在抽查中,还有160人被发现问题线索移交纪检监察机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16万人收到批评教育、1.43万人被要求作出责令检查、856人被通报批评、5891人被诫勉谈话,还有698人被取消后备干部资格。

2014年,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首次启动,按照3%—5%的比例执行,据通报,当年有5名拟提拔中管干部被取消提拔资格,有数十名厅局级、县处级考察对象被取消提拔资格。相比之下,2015年的“战果”大幅扩大。

互联网金融类理财纳入今年个人事项报告

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仍在不断完善中,记者了解到,2016年的报告和抽查更为严格。

深圳市一位处级干部告诉记者,他在1月份填表时发现,同往年相比,今年连拥有产权的车库、车位的详细地址和大小,都需要做出填写说明;此外,购买的投资型保险也需要填报。

在中央部委工作的一位工作人员也向南都证实:互联网金融类的理财产品,今年也被纳入到申报范围,“在余额宝里存的零花钱,忘了填报,就被打回来要求补充完整、并作出说明。”

南都记者了解到,为了防止对个人有关事项的理解不到位而导致漏报,青海西宁等地在今年个人事项报告填写启动前,还首次组织专题培训会,并且梳理出《填报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易出错清单》,对外公布。

哪些大老虎的落马与个人事项抽查有关?

记者了解到,无论是在中央巡视组的巡视、还是在对官员的违纪违规调查中,对个人事项报告的核查,发挥出不小的作用。

比如2014年落马的江西省副省长姚木根,就是在中央巡视组巡视中发现其个人事项报告不实,明明有十多套房产,却只填报一套。

中央纪委在对省部级官员的“双开通报”中,也曾多次提到“不如实报告个人事项有关事项”。

2016年1月份发布的5份中管干部“双开通报”中,除国家宗教事务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乐斌外,其余4人全部存在“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问题:

上海市原市委常委、副市长艾宝俊:严重违反组织纪律,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不按规定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

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周来振:不按规定上交个人因私护照、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邓崎琳:不按规定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在组织进行谈话时不如实向组织说明问题;

北京市委原副书记吕锡文:不按规定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在组织进行谈话时不如实向组织说明问题。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 丁晓然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