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深圳楼市成交量惊人,银行提高门槛限制深圳中介炒房

南方+ 记者 陈琳琳  2016-01-25 09:34

深圳去年以来的房价上涨引起高度关注。其中,不少中介参与炒房,新一轮的“斗智斗勇”正在深圳楼市展开。南都记者24日从工行、中行有关内部人士获悉,多家银行内部收紧对中介群体的房贷政策。南都记者从有关人士处收到的通知了解到,工行即日起,停止受理中介员工及其配偶的贷款申请。中国银行也有有关紧缩通知。

链家地产深圳研究部总经理肖小平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基于政策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2016年市场会保持一个正常的运转,不会像2015年这样狂热,预计成交量会有所回调,但价格会保持稳定或小幅上涨。

收紧房贷,防患于未然

深圳楼市的热潮不减。深圳链家地产透露,开年以来,从1~20日来看,市场依旧火爆,“无论成交量还是成交价格都处于历史高位,但从这几天看,市场是有所降温的。”一方面是天气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因为春运等客观原因。然而,中介借势炒房以及卖方反水的案例有增无减,不少刚需购房者对走势十分关注。

南都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三家大行的深圳分行,近日决定收紧面向中介群体的房贷政策。

其中,工行即日起,停止受理中介员工及其配偶的贷款申请。中国银行最新通知,从事中介的人员购二手楼向该行申请按揭,准入门槛除原有标准以外,借款人还必须在深连续缴满36个月的社保,且需同时申请公积金组合贷款。已接的业务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在本周五前可按原政策审批,下周一起执行。

有接近消息的深圳市场人士告诉南都记者,中国银行深圳分行去年底以来二手房交易火爆。而其中不乏中介炒房,用各种手段推高房价。

“一直以来影响楼市最主要的还是货币政策,”瀚华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曹玉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中央希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实际操作中偏向于通胀货币政策。另一个是市场的现金处于比较微妙的时刻,两个因素会交织影响。

24日不少深圳中介向南都记者表示,今年行情不一定明朗的情况下,生意未必好做。目前深圳建银行、中行、交行、工行、农行首套房首付比例提高至四成,部分大型地产中介如中原、Q房、美联等的优质客户仍可争取到首套房三成首付。

有中介担忧,随着房贷政策收紧和楼价走高,市场成交量“应声而降”,或将导致“高杠杆”投资客抛盘。

虽然中介炒房并非新鲜事,但在深圳去年房价暴涨的前提下,这一事态格外引起了重视。

众所周知,中介收入与楼市成交量挂钩。一直以来市场上就难以杜绝的一种现象就是,成交量下调的情况下,总有中介大胆买房抬高市场行情,以应对中介收入可能下降的风险。而不容忽视的是,一旦中介的盈利能力持续下降,进而影响月供能力,那么银行就会面临断供风险。

“银行抬高门槛,正是希望有炒作意愿的中介审慎购房,防患于未然,”一位建设银行内部人士如是告诉南都记者。

深圳今年成交或回归正常

“深圳房价加快上涨以来,确实有部分从业年限较短的中介,出于预期未来房价继续大涨,大胆入市获取短炒利益。”深圳链家市场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分析认为,但过去一年深圳楼市成交量惊人,大量购房需求已被提前消化。不少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预计称,2016年成交量很可能回归正常。

对于今年走势会否延续去年走势,多数业内认为“应该不会再那么疯狂”。

链家地产深圳研究部总经理肖小平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基于政策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2016年市场会保持一个正常的运转,不会像2015年这样狂热。其认为,判断市场复杂原因,主要在于二三线城市处于去库存阶段,政策会进一步放松,如信贷政策。“但北上深出现某种程度的过热,大家觉得一线城市的房产保值增值更有保障。”值得重视的是,政策往往是全国一盘棋,这样就出现资金流向并没有向相关调控部门原本预期的地方流转。而现在城市楼市不单是城市购买力,往往会有外来资本的注入,这正是比较难以预测的部分。

“虽然短期而言,深圳规划国土委统计的成交量价仍会因数据滞后性而维持增长态势,购房者热情也将推动市场走高,但深圳的楼价及杠杆率已处历史新高,”深圳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经理王飞甘肃南都记者,借道首付贷及民间借贷资金入市博杀的投资客不在少数,未来一旦深圳房价下跌,就有可能出现蜂拥而出的踩踏行情,这些投资客也将面临短期内房产难以脱手变现的风险。

“2014年楼市在政府打压下触底,去年属于反弹,深圳更是出现了领涨。而楼市存在很强的刚需,今年的增长幅度预计达到10%~15%,不会像去年那么高涨达40%。”克而瑞机构深圳总经理陈洪海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今年的增长幅度主要还是取决于政府的支持力度,首套房贷款,公积金贷款政策,而相信这些政策都会持续放松,支持房地长的发展。

不少专家也认为,从深圳楼市最新一轮涨势的有关细节分析来看,过高的房价和涨幅已难持续。而当前的一线楼市繁荣,很大程度上倚靠宽松信贷堆砌而成。一旦信贷扩张略有放缓,高杠杆的互相踩踏危害惊人。

【采写】南都记者 陈琳琳 实习生 周凯 胡杰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 刘自如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