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记者 胡良光 谭少诗 潘晓晨 2016-01-21 22:17
1月21日上午,珠海市“两会”正式闭幕,在参加完相关会议后,珠海市市长江凌马不停蹄参加与媒体的见面会。在1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对于在场40多家媒体的代表抛出的21个问题,江凌逐一回应,认真且坦诚,思路清晰,妙语连珠。
以下是观察君梳理的关于民生建设的内容,文字可能比较长,但干货相当多,请各位看官耐心精读。
1、人民政府就要让人民了解并监督
记者:去年以来,政府更加注重与市民的沟通互动,比如民生实事征集,下一步有什么举措?您希望珠海的各个部门怎么做?
江凌:政府要有效地施政,必须更好处理与社会公众的关系,更多地让公众了解政府工作情况、参与政府公共决策,更好更有效地来监督政府。
作为一个地方政府,面对市民百姓,最重要是做两个事,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二是切切实实地保护群众的利益。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得多听取群众的声音,多了解群众的需求,让更多市民群众来参与政府的公共决策跟民生决策。
因此,我们还会做更多制度性的安排,比如常态的官方发言人制度,也包括公共决策方式、程序的改动等。总之,人民的政府就要让人民了解、让人民监督,这样才能把政府工作做好。
2、更多用市场手段防止房价过快上涨
记者:不少市民都反映珠海的楼价上涨比较快,您怎么看?珠海的楼市限购会不会放开?
江凌:从政府来讲,是希望保障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特别是要防止城市的楼价不合理地、过快地上涨,吸引更多的、年轻的创新创业群体来到珠海。我们要更多通过市场的行为来实现这个目标,合理地制订土地的供应计划,有序、有节奏地向市场提供土地。
至于现在(楼价上涨)是不是过快、过高,还不能下结论,还要进行评估,同时更好考虑周边城市的因素。
限购方面,现在只针对主城区144平米以下住宅,我们也在研究是否进一步放开小面积户型的限购,因为年轻的群体可能更适合买这些小户型,有了明确的意见以后也会向媒体、向社会公布。
3、出租车改革要引入互联网+
记者:珠海如何解决“打车难”?如何协调出租车与专车的竞争关系?
江凌:目前出租车行业出现一些状况,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出租车行业的改革滞后;二是政府对持牌者、运营企业、司机等三方利益协调力度不够。
接下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无非是三个方向。
第一,政府要加大对非法营运的打击力度。一些新的出租车业态很受社会欢迎,这是它积极的一面,但如果完全是非法营运,这就对出租车行业很不公平。肯定新业态的积极方面与加大打击非法营运是不矛盾的。
第二,我们要加大对三方利益的协调,更好地保障出租车司机的利益。通过持牌人、运营企业向出租车司机让利,避免增加民众的负担,也更好让这个行业有持续的竞争能力。
第三,要推动出租行业的改革。接下来要更多借鉴互联网的手段,借鉴先进的运营办法,这是一个总的方向。比如,传统的出租车到处兜客,既造成城市拥堵,也浪费了营运成本。而现在通过互联网,它可以固定在一个地方,然后就近去接客,这是传统的出租行业可以学习的,甚至是可以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的。
我们现在也循着这三个方向进一步细化工作,希望能够在现阶段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4、治堵有4个硬措施1个软措施
记者:现在珠海交通拥堵的情况越来越明显,港珠澳大桥今后也要开通了,市区的交通压力会进一步增加,市里是怎么考虑的?
江凌:客观上来说,大桥的建设给珠海带来机会,同时也会增加珠海的交通压力。
所以设计在港珠澳大桥时,我们尽最大的可能避免对市区的交通影响。比如车辆从港珠澳大桥过来以后,不直接通到香洲主城区,而是引到南湾地区进行分流。第二,口岸人工岛将实行人货分离的通关模式,也就是说大量的人流是在岛上通关,而货车是到粤港澳物流园完成通关。
此外,粤港澳三地政府也在充分论证下来大桥的相关管理办法,在过程中也会充分考虑到三个城市的城市交通的承载能力。只要我们尽早把工作做充分,可以把影响降到最低。
对于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我们提出要系统考虑、综合施策、软硬兼施。
四个硬的措施:
第一,要打通香洲主城区对外的交通联系,包括主城区上高速的快线以及主城区跟西区的交通联系。
第二是完善主城区的路网,形成一个交通环。
第三是对重要的交通结点进行优化。
第四就是公共交通的发展,包括快行公交、慢行公交等。
一个软的措施:就是加强对交通的引导和管控,包括正在研究对小汽车未来区域限行的控制措施,包括合理地设置红绿灯、单行线,进一步化解拥堵。
从根本上讲,珠海的交通拥堵,是东西区发展不均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导致。所以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我们要全力推动东西的均衡发展跟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
5、轨道交通是珠海的重要选择
记者:有轨电车3月份就对公众开放试乘了,大家还想了解,以后珠海会选择什么大运量的骨干交通方式?
江凌:首先感谢市民对一号线有轨电车不能按时通车给予了理解,有轨电车没有按照预定的目标投入运营,我们是要向市民道歉的。一个城市采取什么样的交通方式,要综合考虑城市规模、经济实力、产业状况,地质条件以及空间结构。综合分析后,我们感觉轨道交通肯定是解决珠海未来交通的重要方式。因为它环保、运量大、时间节点准。但是究竟采取什么样的轨道交通,我们正在做深入的研究。
为什么不建地铁?因为我们的城市规模太小,只有100多万人口,就算是10年、20年后也可能只是翻一番,要承担地铁的成本确实难度比较多。经过充分论证再反复听取市民意见以后,我们最后会做出一个契合珠海公共交通实际的决策。
6、得月舫变身为文化场馆?
记者:野狸岛有没整体规划?现在日月贝剧院快建好,得月舫餐厅的风格和周边不协调,政府有没有什么处理方式?
江凌:野狸岛是珠海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建设,我们专门聘请了西班牙巴塞罗那著名的设计顾问公司对野狸岛周边,包括香港渔港的景观做了概念性规划。我们总的原则是希望能够保持生态本底,尽量减少人工痕迹。
得月坊是我们城市的一个标志物,我们也在研究能不能把它的功能改造为文化场馆等,也在对它的外观设计改造进行进一步研究,希望使得它跟整个野狸岛、大剧院更好地协调起来。
7、未来几年解决上幼儿园贵的问题
记者:怎么解决幼儿园入园难等问题,普惠性幼儿园什么时候开到家门口?
江凌:目前珠海的幼儿园发展总体上是能基本满足市民需求的。我们做过测算,4-6岁的幼儿占总人口的比重大概8%-9%,现在幼儿教育所需要的学位大概不到15万,全市(包括西区)总共有287家幼儿园,大概可以提供接近15万学位。但最大的问题是,第一,相当一批幼儿园不规范,不上等级。第二就是保教费太高,大部分在3000块钱左右。
所以我们现在全力做的工作是希望通过3-5年的努力,主要是这三年的努力,能够实现珠海的规范化普惠性幼儿园的覆盖比例达到80%以上,今年则要实现覆盖50%。一方面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帮助幼儿园上等级,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降低月保费。我们有信心,通过未来几年的努力,上幼儿园贵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希望大家监督,帮助政府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8、希望珠海成为年轻人喜欢的城市
记者:怎样更好吸引并服务大学生在珠海创业创新?
江凌:从要素驱动发展转向创新驱动发展,实现城市发展动力的转换,是珠海目前关键的转折方向。
要实现这个方向,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让更多的大学生群体能够参与到创业创新当中来。我们希望珠海成为年轻人喜欢的城市,而不仅仅是上年纪的人才喜欢。
所以一方面,我们加强合作,在高校打造更多创新创业平台;一方面打造更多公共服务平台,对青年学生的创业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最重要的是要构建珠海的创新生态,营造创新文化,安排创新政策,激活市场活力等等,政府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能让本土大学生更多地留下来,外来的大学生更愿意来珠海。这样珠海才有持续的发展能力,才能够真正在城市群的竞争中保持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