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内中山需增万余高中学位

南方+ 记者 高薇  2016-01-21 11:12

数据显示,五年内全市中小学学生将增加约1.7万人,8年后中山或缺近4万高中学位。 南方日报记者 王云 摄

下周一,中山市8万多名高中学生将迎来期末考试。在学生们为考试做最后冲刺的时候,民进中山市委员会于“两会”期间提交了一份与他们相关的建议。这份建议称,未来五年高中学位缺口万余个。随着户籍学生的减少,中山的本科上线人数和重本上线人数也将受到影响,另外,2017年高考还存在文科“塌方”的风险。

中山的中职教育发展同样存在“缺陷”:多所镇区中职学校由于生源不够,面临“摘牌”的风险。同时,中职教育质量也难以适应“转型升级”的要求,专业设置重复率高,服务社会经济转型的能力亟需加强。因此,深化高中阶段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问题1.五年内全市中小学学生将增1.7万

对策:建民办学校、扩大公办高中班额

“未来五年,中山学位缺口数以万计。”2015年“两会”上,由民进中山市委会集体提出的《关于主动应对新一轮入学高峰严峻挑战的建议》被列为重点提案。

在这份提案中,民进中山市委会用大量数据分析了中山市过去十年以及未来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位情况。数据显示,五年内,全市中小学学生将增加约1.7万人。到2018年需新建17所小学(平均每所小学1000人计算)才能满足入学要求。

今年两会,民进中山市委员会再次提到上述问题,认为高中阶段新一轮入学高峰将很快到来。他们指出,2015年,中山市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为87795人(其中普高46957人、中职40838人)。根据目前的在校生源推断,到2020年、2023年,高中阶段学校将增加约1.78万人、3.92万人。换句话说,若不新增学位,8年后中山高中学位缺口近4万个。如果以新建学校的方式填补缺口,则要新建13所以上3000人规模的大校。初步推算,仅财政投入将超50亿元。

“如果不及时谋划,增加学位,全市上万初中毕业生将无书可读。”民进中山市委会建议:充分发挥公办普通高中名校的品牌效应,适度发展民办优质普通高中,推动公办优质普高扩容升值。谋划得当,投入约6亿元,可办成2—3所由国有资本控股的优质民办普通高中,五年内可增加约6000个普高学位。

民进中山市委会还建议,在适当的时候,扩大重点普通高中规模,可增加7000个普高学位。另外,投入约5亿元,进一步完善现有公办高中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在入学高峰期将每班班额适度放宽至55人/班,整个高中阶段学校可扩容约10000人。

问题2.万人上本科纪录难以再保持

对策:组建普高集团、推高中集约化发展

除学位外,民进中山市委会还将目光放到了高考方面。他们指出,2015年是中山高考的丰收年,本科上线人数和本科率全省第一,重本率全省第二。未来几年,将很难保持这一成绩。

他们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对中小城市的影响教导;其次,中山市普通高中发展高度不均衡,13所公办普高分成9个层次,优质生源被名校大校消化,学校局部提质潜力很小;再者,未来几年中山户籍学生将减少8000—10000人,影响本科和重本上线人数;另外,2014年中山中考砍掉了文科科目,将直接影响2017年的文科高考成绩。

“目前,我市高中阶段教育扩大规模与提质增效的双重尖锐矛盾已经开始显现,全面、充分暴发将在3—4年之内,而高中阶段的教育周期刚好是3年。因此,如果不立即着手应对,我市高中阶段教育极有可能遇到重大挫折。”民进中山市委员说。

如何破解“高位求进”的难题呢?民进中山市委会建议,普高重构为“两类集团”。以一类普高搞活(如支持市一中、市侨中、市实验中学办民办普通高中),二类普高做强(如让桂山中学、市二中、龙山中学等以强带弱)为基本指导思想,组建若干个普高集团,实现普通高中集约化发展。

他们还建议,高中招生由“独展一翼”变为“双翼齐飞”。由目前重理轻文,调整为文理兼顾,既适应高考“3+3”模式的重大改革,又全方位培育高中阶段优质生源。

“我们可以用5年时间将高中学校建设到位,平均每年只需投入约3亿元左右,总投入控制在15亿元以内,实现增加高中阶段学位3.7万个,相当于新建12所3000人以上的高中阶段学校,基本化解我市高中阶段入学高峰的巨大压力。”民进中山市委员会建议说。

相关

8所镇办中职或将收归市管

中职教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中山部分中职学校陷入发展窘境。对此,民进中山市委会建议,在统筹全市普通高中办学的基础上,再统筹全市中职学校办学,形成完全意义上的“市办高中阶段教育,镇(区)办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的新体制。这一观点得到了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李长春的认可。

民进中山市委会称,中山市共有14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其中,3所由人社部门管理,11所由教育部门管理。12所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有8所由镇区政府办学。中职教育办学体制机制的先天“缺陷”,不可避免地导致相关矛盾出现。具体而言,由于生源不够,目前部分镇区学校面临被“摘牌”的问题;相关学校专业设置重复率较高,特色专业、品牌专业、精品课程依然不多,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需求错位明显,生产性和模拟仿真性实习、实训基地及设施设备不足,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能力亟需加强。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山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对全市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中职教育已落后于时代的需求,逐渐成为中山教育的短板。”1月19日,在中山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上中山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说,镇区中职学校大多存在“三旧”问题——校园破旧、办学观念陈旧、教学设备老旧,不加快统筹发展,很难跟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中山市委、市政府已在多个场合提出过相关问题,今年市教体局将重点予以解决。

在中山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看来,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同样值得关注。“中职毕业后可以进入高职,但高职之后就再无上升空间了。”中山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认为,上升通道的堵塞是职业教育不被看好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将是今后中山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点。他透露,中山市或将采取开放的办学理念,通过与国外知名职业院校合作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

编辑 刘莉云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