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PK人民币空头:以市场之道还治市场之身

南方+ 记者 唐子湉  2016-01-15 07:37

2016年的开局,人民币成为世界经济关注的焦点。新年第一周,央行公布的人民币中间价连续四日走低,在岸、离岸人民币一周跌幅分别达1.32%与1.72%,周四离岸人民币一度跌破6.75。数日之后,剧情就发生了惊天反转。本周一,离岸人民币大涨1.19%,重回6.60关口。

人民币经历短短数个交易日的大幅波动,整个国际金融市场也随之惊心动魄地走了一回过山车。其中,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导致市场避险情绪上升,各国股市哀鸿遍野,美股、欧股分别创下4个月、4年最差单周表现。相反,日元、欧元等避险货币上涨。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货币的涨落足以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银行内部外汇分析人士指出,本周人民币的异动,系央行打击跨境套利资金的结果。香港银行同行业隔夜拆借利率周二飙升至66.8%,表明境外人民币流动性枯竭,从源头对境外做空人民币势力造成打击。业内人士猜测,境外做空人民币的力量经此一役后大大折损,爆仓或被迫平仓者无数。

央行“狙击”境外做空人民币的套利行为,意义何在呢?

1月7日,中国货币网刊发评论文章指出,一些投机势力试图炒作人民币并从中牟利,不代表真正的市场供求,只会导致人民币汇率异常波动,向市场发出错误的价格信号。面对这些投机势力,央行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结合近期人民币走势,投机套利行为曾一度成为人民币汇率的干扰因素。去年12月,人民币加入SDR篮子,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人民币自由化程度得到国际认可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对美元贬值的压力。在贬值预期作用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路走低,做空人民币的力量涌现,离岸与在岸率差一度超过一千点,给海外空头带来了巨大套利空间。

央行对人民币空头的打击,并非从政策上干预人民币汇率,而是以市场之道还治市场之身。通过短暂地截断海外人民币的流动性,就让空头无路可逃。周二后的数个交易日,市场渐渐恢复平静。香港银行同行业拆借利率迅速回落,在岸与离岸人民币继续有所走贬,但两地人民币率差回复至正常水平。

由此可见,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并不是国家意志层面上的控制涨跌,亦非试图扭转人民币跌势,而是尽可能地清除干扰离岸人民币汇率的投机因素,这个层面上的汇率维稳,应是让市场有序发展的保护措施。

货币是一个国家的名片,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人民币的走势愈发受到重视,也被国际市场视作观察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指标之一。市场中还有一种声音,将央行公布的人民币目标价视作人民币走势的风向标,但作为人民币汇率的关注者,应该从供需层面观察人民币汇率走势,方才符合汇率市场化的远景。

此外,也不必对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波动过度解读。随着国内汇率改革的推进、金融系统的开放,人民币自由波动的频率和幅度都会不断增加。君不见完全市场化的货币如欧元,一年内贬值10%甚至更多,也是常态。

人民币的大幅涨落的“新常态”会变成常态吗?答案是会的。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基本告别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静如止水”的状态。国际市场充满动荡和不确定因素,但终究有市场规律可循。中国的经济基本面、世界各国经济数据和政策都可能对人民币汇率带来波动,理解其背后的市场逻辑和金融逻辑,是理解人民币涨落规律的根本。

编辑 麦宇旻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