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谢庆裕 2016-01-14 23:18
2015年广东空气质量首度全面达标,PM2.5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国家考核目标,全省平均灰霾天数近21年来最少。
细雨过后,天朗气清。
近日“广东蓝”再度频刷朋友圈,细心的“老广”发现,这几年“晒”蓝天白云的机会是越来越多了。
广东省环保厅14日披露的数据揭示广东大气环境治理取得突破性成效——2015年,全省PM2.5年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国家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7.1%,这是自2013年底按新国标监测以来广东省该指标首次达标,并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国家考核目标。
去年,广东省城市空气质量指数达标率平均为91.1%,同比提高6.1%,也就是说一年内有332.5天空气优良。
包括PM2.5 在内,去年广东6项大气污染物年均浓度均首次全面达标。空气质量全面达标的城市从2014年的6个跃升至2015年的15个,是达标城市最多的省份。
去年底,美国航空航局发布的卫星记录显示:珠三角近十年二氧化氮降幅超过40%,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珠三角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天帮忙,更要人努力!”广东省环保厅党组书记陈光荣分析,除了降雨多等气象条件“给力”之外,空气变好主要归结于三大原因:一是大气污染防治起步早。广东在2010年就制定了《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是国内首个实行大气区域联防联控的省份,之后每年均完成约3000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二是治理力度大又讲究精细化。针对不同阶段的污染特征,广东在“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燃煤电厂脱硫,“十二五”期间又全面完成脱硝,使广东告别了工业化初期以煤烟型为主的大气污染。“最为关键的是,产业、能源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广东省已连续多年超额完成冶炼、钢铁、水泥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任务,2013年起广东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全省煤炭消费总量同比减少8.6%。
“产业‘绿’,才有‘广东蓝’”,广东省大气环境首席专家钟流举一语中的。与空气质量好转趋势相对应,2015年全省平均灰霾日数34.6天,为近21年来最少。“本世纪以来,广东灰霾和监测最早的污染物——二氧化硫的下降拐点,都出现在2007年左右,这与广东加大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的时点高度吻合。”
钟流举也提醒,目前,广东要在极端天气下仍保持蓝天白云还不现实,“接下来要继续加大防治力度,要以创新驱动、供给侧改革引领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升级,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国家提出的2017年空气质量率先稳定达标的目标,让‘广东蓝’不可逆。”
【通讯员】李佳伟 钟奇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