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彭琳 汪传鸿 2016-01-12 23:34
针对血友病吧吧主运营投诉,1月12日百度公司正式宣布,百度贴吧所有病种类吧全面停止商业合作,只对权威公益组织开放。百度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正在推进各病种类吧与相关疾病领域的专业NGO组织合作。目前“血友之家”已经成为“血友病吧”的新吧主。
记者梳理发现,百度贴吧尤其是病种类贴吧乱象丛生,充斥着各种医疗机构以及药商广告,其中很多是虚假广告。
百度回应
几十个疾病类贴吧涉及商业化,现已叫停
此前,此前,网名为“蚂蚁菜”的网友在知乎发帖求助:其本人是百度贴吧血友病吧原吧主之一,但在近日,原血友病吧吧务均被删除。取而代之是空降而来的“官方吧主”,在获得经营权同时,揭露行骗的帖子也被删除。
1月12日晚间,百度方面回应称,目前百度涉及疾病类的贴吧有几千个,此次试水商业化合作尝试的只有几十个,目前处在刚尝试即叫停的阶段。百度方面称,对于贴吧商业模式,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
当天,百度方面连发两篇声明《病种类贴吧全面停止商业合作,只对权威公益组织开放》、《不允许任何人利用贴吧坑蒙拐骗,加强整改》。百度方面还表示,专注血友病防治的NGO组织“血友之家”已接受百度贴吧的邀请,成为血友病吧的新吧主,其将与7000多名血友病吧友一起共同运营管理,“血友之家”也成为首家参与病种类贴吧运营的公益机构。
记者在当天中午打开百度“血友病”贴吧,页面显示其吧主已经改为“血友之家”。
百度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称,百度与网民立场一致,希望贴吧的信息是真实可信的。百度一直努力引进权威公益机构。不过上述负责人坦言,“维护管理这么复杂这么多的领域是很困难的,百度也在努力”。该负责人表示,在病种类等具有很强商业属性的垂直类目吧,存在个别吧主和吧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发布商业信息谋利的情况。
北京血友之家罕见病关爱中心理事长关涛告诉记者,中国的血友病患者近10万,但是由于血友病的特殊性,加之每个人的病情各异,治疗建议需要通过正规医院途径。在这种情况下,若吧主来自权威机构或公益组织,那会更好。
百度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正在推进各病种类吧与相关疾病领域的专业NGO组织的合作,从官方层面保障广大吧友的利益。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公益机构运营百度贴吧缺少内在动力。艾媒咨询CEO张毅表示,运营贴吧是需要投入很多人力物力财力的,公益机构的内在动力是个问题。此外,百度贴吧此前一直是百度的重要盈利来源。
贴吧乱象
热门疾病贴吧被卖给商业机构
“血友病吧”被卖事件在网上公布后,有网友发帖称除血友吧外,不孕不育吧、糖尿病吧、癫痫吧等热门疾病类贴吧也被被引入商业合作吧主。
这名网友在帖文中称,根据统计,3259个健康保健类贴吧中有近40%的热门疾病贴吧已被卖,例如甲亢吧、不孕不育吧被野鸡医院承包,肝病吧,糖尿病吧等被“专家”承包,牙齿吧则被利益相关网站承包。
1月12日中午,记者打开百度“高血压吧”,发现该吧吧主仍是网友举报的“格美中医”。贴吧页面的置顶广告写有“终身吃药,害了你多少年?向高血压宣传,彻底治愈高血压从格美中医降压开始”等宣传语。不过,记者发稿前再次登陆时,置顶广告已经消除,吧主也已撤下,处于待申请状态。
记者查阅信息发现,“格美中医”全称为“格美中国营养健康咨询有限公司”,但点击页面进入其企业QQ,名称为“广州美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记者随后登陆“格美中医”官方网站,发现除了售卖降压药之外,还销售减肥、丰胸、祛痘等纤体美容产品。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2014年末百度贴吧开始商业化,贴吧暗地被标价进行出售,具体价格视贴吧情况而定,价格每年3万-20万不等。百度相关负责人没有正面回答关于”竞价排名”一事,表示很多网上传言是不真实准确的,“对于这些传言不予评论”。
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竞价排行的商业模式本身并不存在问题,作为企业的百度,其趋利性是无可厚非的。“问题在于,医药类广告的竞价排名与商业道德伦理等存在冲突。不过,竞价排名是百度主要的商业模式,百度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张毅表示,百度接下来可能会对一些敏感的、涉及到医药医疗民生争议性大的领域做出限制。
贴吧虚假广告
作为平台运营者,百度是否要担责?
百度贴吧上出现虚假广告,作为平台方的百度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认为论坛贴吧如果直接由网络服务商运营管理,则网络服务商对信息负有审核和注意义务。如果其中存在虚假广告、诈骗信息导致其他用户权益受到侵害,网络服务商应该承担侵权责任。
但是,如果网络服务商自己并不直接运营管理贴吧论坛,而是由普通网友或者专业机构担任具体管理职责,则网络服务商提供的只是信息发布平台。原则上而言,对于其中由用户发布的信息并没有法定的事先审核义务。
不过,赵占领也指出,如果其中存在虚假信息导致其他用户权益受到侵害,主要依据侵权责任法规定的通知删除规则处理,即网络服务商在用户发出侵权通知或者投诉后仍不删除或者屏蔽侵权信息的,则应该承担侵权责任。
同为搜索巨头,美国谷歌曾于2011年因非法药物广告被美国司法部判罚5亿美元。据司法部调查,谷歌当时允许一家在美国开展业务的加拿大药物诈骗公司投放非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