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带头,热心企业家参与,社会志愿组织加盟,辖区群众互助,“乌桥情·爱心行”志愿服务洒播暖暖真情

南方+  2016-01-11 21:19

志愿服务队在乌桥岛举办义医义诊活动。

金平区乌桥街道所辖“乌桥岛”,辖区面积0.6平方公里,有居民住户6318户,常住人口约1万人。“乌桥岛”素有“贫民窟”之称,整个辖区危房大约占整个岛80%、贫困户约占总户数的32.7%、残疾人约占5%、单亲家庭约占总户数1.9%、60周岁以上老人占总人数29.3%、下岗人员约占总人数的14.7%。从2002年起,乌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就发起了以党员干部带头、热心企业家参与、社会志愿组织加盟和辖区群众互助为主要形式的“乌桥情·爱心行”志愿服务项目,13年来组织参与志愿服务3万多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0万小时。

“要是没有佘主任我就慌了。”家住同济三直路64号的林静吟老人对记者说,原来家有两名患精神病的女儿,靠丈夫微薄的退休金度日,如今丈夫、一个女儿均过世,只能靠自己强撑病体捡破烂及政府每月救济金勉强维持。另一女儿患精神病,药费住院费更是令她雪上加霜,有时候三餐难继,全凭街道、居委接济粮油。现女儿长期住院,独居的林静吟老人一有麻烦就会找焕金社区居委会主任佘文洲。据老人描述,住院的女儿看病需要费用、自己的心脏病药吃完了、甚至有时半夜不舒服找佘主任,他都风雨无阻来帮忙解决。“老人的女儿手术需要签字,也是佘主任去签的,他为老人担负起这个责任。”据知情邻居说。近日午后,记者在乌桥岛走访,踏着石板路,听居民们细细述说,了解到这党员干部、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浓浓“乌桥情”。

党员干部带头开展志愿服务

乌桥街道党工委心系百姓疾苦,历届主要领导都高度重视“乌桥情·爱心行”服务项目,成立了一支40多人的街道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利用周末或节假日,身体力行,小到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修理门窗水电,大到每年组织十几场大型志愿服务活动等等,每一项工作、每一场活动,街道党员干部都发挥强有力的带头作用。采访中佘主任也坦言,自己肩负这个职务就要做对得起这个职务的事,手机常年都是24小时开机,没有节假日休息时间,有时居民遇到经济上、生活上的困难,都是尽自己全力帮忙解决。水浸街时卷起裤腿背老人撤离,孤寡老人、留守儿童需要生活费用四方筹集善款,这对他来说都是日常工作,谈起这些事,佘主任说:“互帮互助也是我们潮汕人历来的传统,基层工作是不容易,可我总觉得这是我的一份责任。”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面开花

“乌桥情·爱心行”自2002年开展活动以来,吸引了一批热心企业和企业家志愿加入该活动,成立了一支由陈振勇、黄惠声等20多人组成的企业家志愿服务队,大家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是长期结对互助,如辖区企业海霸王国际食品集团从2003年1月至今,十几年来每月都为100户乌桥困难户每户发放50斤大米。二是重点节日慰问。三是全面积极参与,如陈振勇先生助学、助残、助弱,建立老人活动中心,捐助累计达700多万元,善举在乌桥遍地开花。

“乌桥情·爱心行”志愿服务项目先后有汕头存心善堂、蓝天义工、慈心宝慈善会、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市中心血站、市书法家协会、市舞蹈艺术协会、汕头大学、汕头市纺织服装职业学校、广东腾翔律师事务所等参与进来,组建了一支联合志愿服务队,分成慈善、义工、义教、义医、文化等各小组,大家发挥各自特长,取长补短,每年都在辖区开展送温暖、送文化、义医义诊、免费课外辅导、免费法律咨询、免费技能培训、免费修理电器、免费缝补衣服等志愿服务活动,全方位造福乌桥百姓。

爱心传递感恩“岛民”互帮互助

“乌桥情·爱心行”还感动了本土居民,受助的岛内居民自发组成“感恩互助会”,力所能及回馈社会,活跃在乌桥岛的5个社区,大家自强不息,互帮互助,并积极协助居委会加强对辖区的管理,比如日常上街巡查监督卫生、向居民发放政策宣传资料、搬运慈善物资等等,大家力所能及参与到“乌桥情·爱心行”志愿服务队伍,每周确保1天的志愿服务时间,为幸福乌桥尽一份绵薄之力。“互助会”成员之一的庄明华大姐表示,能帮助到别人自己也感觉到开心,家里人也十分支持她的行为。“在我们这老城区里,打开大门大家都是邻居,像亲戚朋友一样。主任们开了个好头,事无巨细为居民服务,我们深受感动,都是自发自愿做这些善举的。”在一个个社区里,一条条石板路上,洋溢着浓浓的互助情。

“乌桥情·爱心行”志愿服务项目秉承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13年来持之以恒地开展安老、扶孤、助学、助医、助残、济困、救灾、送文化、送技术等志愿服务,为乌桥人民的幸福、为乌桥的和谐稳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来源】汕头日报

编辑 吴文加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