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记者 杨帆 2016-01-11 15:33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 村镇干部用“公家钱”理“自家财”,危房和厕所改造资金被侵占……2015年下半年,中纪委六次发布月度通报,共曝光860起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灭蝇除蚊”力度不减。
近日,记者对通告中的近万条有效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四风”“贪腐”98%是乡科级及村干部、专项资金和津补贴是“高发地”、“万元贪”居多。
谁在犯:98%是乡科级及村干部
国家下拨至基层的资金品类繁多,相关领域正是吃拿卡要、贪污腐败等行为高发地带。负责具体工作的基层站所和镇村干部,成了“易感人群”。
记者梳理发现,2015年7月至12月,860起被通报问题中,涉及人员超过1040人。这其中,处级干部20多人,科级和科级以下干部390余人,而村干部涉事的超过630人。群众身边的“蝇贪”“蚊贪”,暴露出的98%都是乡科级和更为基层的干部。
哪最多:甘、内蒙古、桂均超50起
32个省级单位通报的860起问题中,甘肃、内蒙古、广西分别以59起、55起、50起位列前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上海通报数则较少,分别为9起和3起。
记者梳理发现,北京、河北等东部10省(市)共通报267起案件,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等中部6省共156起,东北三省通报64起。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等10个省(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通报问题268起,通报实现无死角。
“高发地”:专项资金与津补贴
记者梳理发现,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主要分为三类:围绕国家下拨给单位或集体的津补贴,单位或集体资金,群众原有财物和应拨付给群众的津补贴。这其中涉及农业生产、住房改造、救灾防灾、污染改善、国家优抚多个方面,具体项目超过26个。
半年来,涉及的国家下拨的专项资金和津补贴问题多达337起,涉及单位或集体资金的有232起。应拨付到群众个人的资金和津补贴,被“动手脚”的多达291起,而一些群众的低保金,涉及孤儿、老人、残疾人的安置和管理资金也难逃“毒手”。
如何贪:行受贿、骗套取、侵占克扣
面对送到“嘴边”的“肥肉”,一些干部是如何将其收入囊中?就公布的问题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四种形式:违规使用、挪用各类资金、违规发放津补贴;行贿、受贿、主动索贿;虚报、冒领、骗取、套取各类专项资金和津贴、补贴;贪污、侵占、克扣各类专项项目资金和津补贴。
经统计,贪污、侵占、克扣各类项目资金和津补贴,以及行贿、受贿、主动索贿居多,分别达到252起和230起。其次是针对各类项目资金和津补贴的虚报、冒领、骗取、套取,多达205起。此外,违规使用、挪用各类资金、违规发放津补贴的情况仍为到173起。
有多凶:案值大到超8亿,“万元贪”居多
“蝇贪”、“蚊贪”不容小觑。860起被通报问题涉及金额已超过12.4亿元。其中最大案值的是,北京市2015年8月份通报的一镇农业服务中心原主任受贿、挪用公款的问题。该干部擅自动用中心代管的村级资金进行投资理财,总投资额达8.21亿元。
除去部分案件未公布具体数额,其余780余案显示,涉及金额超过100万元以上的不足30个,而1万至10万、10万至100万之间的违纪、违法问题,分别为144个和108个。小于1万元的问题共通报4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