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 2016-01-11 08:10
中东局势在新年伊始即不断升级,两个产油大国沙特和伊朗断交,旋即巴林和苏丹也先后宣布与伊朗断交,国际油价走势再度扑朔迷离。
2015年12月31日,国家发改委邀请石油企业、用油企业等多行业代表参加座谈会,一个议题是,是否适合对成品油价格设置“地板价”和“天花板价”。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成品油价格设置“天花板价”和“地板价”仍将只是一个过渡方案,最终的方向将是市场化。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公开表示,“十三五”期间应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成品油价格将完全实现市场化。
在2015年10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将“择机放开成品油价格”。
这或许意味着,成品油价格市场有望在2020年实现。
“让企业自主决定出厂价、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政府减少对价格的直接干预,只进行监管。”卓创资讯分析师张斌认为,这将是成品油定价完全市场化的主要内涵。
但不容忽略的现实是,在现阶段中国石油市场仍处于高垄断,完全放开成品油价格并不现实。
根据隆众资讯公布的2014年数据显示,中石油和中石化旗下的加油站(含租赁站)数量占中国加油站总数量的52%,售出了90%的零售成品油。
公众也不无担心,如果完全放开价格,“两桶油”是否会依靠垄断地位哄抬市场,如何防范这种风险?
记者了解到,在这次座谈会上,提出了成品油的市场化定价,将首先在国内两个省份进行试点,初步想法是在山东省和广东省。
山东省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地方炼油企业,2015年以来已经有亚通石化、东明石化、山东垦利等多家企业获得了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进口资质。同时,山东的民营加油站占到了全省的60%。
而在广东省,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成品油贸易商,社会资本参与度较高。这也是这两个省份或将最先拿到试点资格的原因。
“在一些地区进行试点,适当放开成品油价格,这是比较稳妥的方式。”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和能源政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试点能够为全国成品油价格放开摸索经验,总结成功的模式。
实际上价格改革并不是石油行业改革的最终目标,没有石油行业各产业链的体制改革铺路,价格改革也将难以展开。
林伯强认为,在改革路径上,可效仿现在进行的电力体制改革, “放开两头,管住中间”,在油气资源开采、炼化、批发、零售等环节引入竞争,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有利于打破现有石油巨头企业垄断地位。
不仅如此,油价市场化的改革还应该离不开涉油税费改革以及财政改革。
“利用税收为杠杆对企业利润进行调整,也是当前应对炼油企业低油价亏损的一个手段。”林伯强表示。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刘满平曾撰文指出,现有的石油价格构成中,不仅体现出石油企业高昂的工资、福利、损失、浪费之外,政府收取的各种税费以及昂贵的物流 运输成本都包括在内,导致整个油价中“非成本”因素的比重相当高。
根据统计,中国的成品油价格中,三成以上是各种税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