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西陆
2016-01-05 08:10
1月4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市来穗人员融合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融合行动计划》),计划用5年时间推动来穗人员的全方位社会融合,有效促进来穗人员“个人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
这是广州率先全面规划户籍和非户籍人员的融合融入、率先探索破解中国超大城市大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难题的实际举措。
融合发展怎么做?
来穗办给出四大要点
根据《融合行动计划》,针对来穂人员开展的社会融合主要体现在人文关怀、思想认同、心理悦纳、政治参与、乐业奉献等领域,整个计划将用5年的时间来进行推动。广州将开展多个方面的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伴你起步•走进广州——人文素养提升关怀培训
通过“常用粤语及外语知识学习”、“广州文化生活习俗宣传”、诚信体系及公共法律常识学习等方面的培训课程,优先化解来穗人员与本市户籍人员之间在方言差异、文化习俗、心理隔阂、思想认同等方面的“地域沟壑”,打通来穗人员深度融合融入广州社会的“首道屏障”,巩固社会和谐稳定根基。
伴你成长•成才广州——工作技能提升与就业创业引导
以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社会保险等工作为着力点,结合用工信息情况,以市场需求为牵引,采用定单式与个性化相结合模式,通过分层、分类、分批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来穗人员社会行业竞争环境下的适应能力、驾驭工作岗位能力;依据广州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办法相关政策,加强引导广大来穗人员积极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申请相关创业补贴,帮助来穗人员成长、成才、实现个人价值。
到2020年,初步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管理有效、水平适度的涉及就业服务、职业培训、技工教育等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伴你融入•悦纳广州——基本公共服务融合
以维护和保障广大来穗人员民生利益为重,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以积分制为办法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制度。
进一步整合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逐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到2020年,实现符合条件的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与当地户籍学生享有同等待遇。届时,来穗务工人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省内、泛珠三角地区就医即时结算将全面实现,形成异地就医协作体系。
此外,广州还将推动畅通利益诉求渠道,着力维护来穗人员的合法权益,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伴你圆梦•奉献广州——政治参与融合
通过引导或引入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力量参与,在优秀来穗人员中发展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院陪审员,以及择优公考招录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等方式,架起来穗人员与政府部门沟通民意、妥处问题的“桥梁”,真正实现来穗人员参政议政及相关工作决策,进一步增强来穗人员参与融合的自豪感、市民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
首先进行“试点探路”
将在多个街道乡镇进行
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局长曾凯章介绍,基层社区是承载、协调、反馈社会功能关系的基础“细胞”单元,大城市社会管理的诸多矛盾和问题都能在基层社区找到“影子”,实施《融合行动计划》重要的抓手之一就是“试点探路”。
广州将在越秀区的东山街、登峰街,白云区的三元里街,番禺区的石碁镇、南村镇等5个社区试点推进来穗人员社区融合行动,通过融合社区创建试点运行,探索行之有效的融合社区工作体制机制。
其中,白云区三元里街的融合社区试点工作“五个一工程”(即创建一个融合社区工作站、一个来穗人员共治议事会、一支来穗人员志愿者服务队、一所来穗人员融合学堂、一个来穗人员党支部)已于2015年7月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