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汾江”成今年佛山禅城元旦跨年活动的亮点

佛山日报  2016-01-04 08:50

刚刚过去的12月31日,禅城两大公园成为欢乐的海洋:中山公园旁,明清繁盛时期千帆泊靠的汾江古码头再被点亮,现代声光电营造出火树银花的夜景长卷;城市之心的文华公园,数万人参与迎新倒数活动,透射出城市的年轻活力。
  在城市升级4年之际,两场活动的举办已超越其文化活动属性的一般意义:为市民提供更多样可选择的生活休闲娱乐方式,将城市日间之美延伸至夜晚的精彩; 以文化彰显城市特色和韵味,使禅城成为一个内有舒适感、外有吸引力的美感城市。
  夜景营造丰富城市生活质感
  汾江两岸当日人山人海。汾江桥至人民桥、文沙桥的两公里河岸声光闪耀,河水中央的水幕、桥上的灯饰展示出剪纸、武术、粤剧等佛山代表性传统文化元素。荧光夜跑和台湾美食节也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这里好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今后夜晚又多了一个去处。”住在附近的街坊林先生说。
  类似的人气项目还将陆续有。在文华公园,一个名为水舞声光秀的项目将于春节前亮相。它将运用声、光、电、水幕等手段,将佛山历史文化符号和现代化建设成就展示于巨幅水幕上。彩色汾江与水舞灯光秀两个项目,将成为佛山夜晚的固定节目。
  “禅城在城市升级中注重城市环境和面貌提升,但前4年的表现方式是白天的景观,缺的是晚上的内容。如果这种文化底蕴的项目能发掘出来,将形成历史现代的组合,让城市夜晚的内涵丰富起来。”区委书记刘东豪说。他认为,“彩色汾江”把佛山原来比较单调的夜景推向色彩斑斓,令人惊喜,值得推荐关注。
  放眼珠三角,珠江夜游、岐江夜景等已成为广州、中山等地的城市名片,地处佛山中心的禅城,无疑有责任也有必要成为夜景城市文化的主角。
  “佛山客商不少但过夜客不多,要吸引客人留下来必须有节目,我们学习了中山、澳门等多地夜景打造手法,推出了这个项目。”禅城区政府顾问、彩色汾江的设计者之一陈根子说。

  文化芬芳展现城市个性

  彩色汾江和以水舞声光秀为代表的两园提升工程,一古一今,两个项目的亮相,标志着文化正成为禅城展示城市风貌的窗口元素。
  “历史文化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财富,多年沉淀的芬芳能够幽幽地散发出来,持续不断为城市发展助力。”刘东豪说。几年间,祖庙、塔坡庙完成大修,仁寿寺、梁园和南风古灶陶文化街区不断扩建,水上关帝庙、琼花会馆等历史建筑将陆续复建,这些历史文化元素的复兴,正在为佛山打造具有个性的岭南历史文化名城添砖加瓦。
  “禅城已进入文化、旅游和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时代。”区长孔海文说。去年以来,禅城两次举行大型文旅推介活动,借助民俗节庆活动展示文旅内涵,推动文商融合。去年一年,禅城游客数量呈现翻番式的增长,达到千万人级别。
  “先旺丁后旺财,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不但文化生活有内容,商业产业策划上对周边产业和市场有很大吸引力。”刘东豪多次强调,要琢磨禅城文旅的组织模式,迎合现代旅游、休闲文化的市场要求,游客数量增长释放的经济效益和带来的商机,值得努力探索挖掘。
  人气集聚期许老城重振
  “晚上黑黢黢的老城,希望能有一个新的面貌亮起来。”当晚,多位老城区的街坊这样说。“彩色汾江”引发的“轰动”,因其承载的集体记忆,更因其对未来的期许。
  “因为比较旧、人气淡疏,近年老城区的改造比较困难,希望通过彩色汾江唤起记忆和认同,慢慢把人气聚回来,结合三旧改造开发,市场、商家就会有信心,老城就能获得新生。”刘东豪说。这一思路在近年的城市升级中一脉相承。老城区道路改造升级,中山公园改造“开怀透绿”,莲升片区稳步有序推进活化改造,所指都是环境、人气、信心。
  在文沙桥旁,一座仍被脚手架包裹的建筑已露出角檐,这里是复建的历史建筑水上关帝庙,今年上半年将展露真容。而从去年10月起,莲升片区5-2号地块已经动工,将与东方广场“连体”,老城片区的复兴正在起步。
  今年元旦,完成首期改造的石湾公园向公众开放,打造开放空间、融入陶文化元素是改造的特点。而石湾公园紧靠的西片区,同样是城市老旧片区。无论是彩色汾江还是石湾公园,接下来还将进行二期工程,不断完善对老城人气的吸引力。

编辑 万稳龙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