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魏凯
2015-12-31 09:23
不久前中大校方公示的校区新规划方案,因拆迁量巨大引发巨大争议。昨日该方案被提交到市规委会时,同样引起规划专家们的激烈交锋。最终市长陈建华在投票前拉票,最终投票时22票赞成、3票反对,新规划得以顺利通过。不过这在规委会的表决中属于反对票数比较多的。
中大南北校区
将大量拆旧建新
位于海珠区的中大南校区现用地119.09公顷,加上怡乐路地块2 .83公顷,共计121 .92公顷。目前该校区形成3个功能分区,现状建设量120 .05万平米,容积率0 .98。目前南校区的现状建设量已经突破了原控规10 5 .78万平米、0 .87容积率的规模。按照中大校方提交的市规委会审议的规划方案,未来南校区用地范围内总建设量更是达到144 .97万㎡,比现状增加约25万平方米,容积率为1.2;地块建筑密度20%,绿地率40%。
位于东山口的北校区用地面积仅为16公顷左右,按照中大校方提交的方案,建设量也由现状225456㎡修改为346796㎡,容积率为2.289。其中,保留校区建筑181695㎡,拆除建筑41213㎡,新建建筑117739㎡,建筑密度由20 .5%修改为30 .0%。绿地率部分为屋顶绿化。
规划方案公示期间
483条意见482条反对
不过,上述规划方案在公示期间共收到483条意见,482条是表示反对。其中一个主要理由就是“反对校园大兴土木”,认为新规划的拆建量太大。中大目前共有5个校区,位于大学城、珠海、深圳的新校区可以满足需求,无需在南校过多建设、认为该规划破坏学校环境及加重负担等。
对于社会各界对中大规划的反对和质疑,中山大学校长助理程焕文在规委会上进行了解释。他表示,中大人对这两个校园更加珍惜,新规划就是为了更好地守护中大文化和历史、中大的精神。规划做了很多年,很不容易,经过学校反复讨论,按照学校规章,经过教代会、职代会代表、主席团讨论,160票赞成、只有1票弃权,没有人反对。程焕文强调:“(新规划)并不是顶层领导做出的决策。”他同时解释说,靠近西边的教工住宅都已经售给教师,不少楼里住的已经不是中大教师,才想办法做这种腾挪,是为了保护百年校园。而北校园也是百年老校园,目前学生住宿条件非常紧张,博士生6个人一间房,硕士生8个人一间房,教师也没有足够的科研用地。
焦点
1 现在拆迁量是不是太大?
在委员讨论阶段,市规划局原局长、规委会委员施红平言辞犀利,对近年来中大的校园建设感到很痛心。施红平特别提到了位于南校区北门的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施红平认为,这栋高楼距离中大中轴线仅有二十来米,违反了中轴线两侧5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的规定,破环了中轴线均衡原则,严重影响中大老校区以及面向珠江的中大北广场景观。
此外,还有规委会委员表示:“中大是一个很美的校园,也是广州的名片,真的要对这里的规划非常慎重,文物建筑严格保护。现在的拆迁量是不是太大?西区、东区,真的很破旧的危房可以拆,但在教工区出现楼盘一样的高层建筑就不好了。”施红平同时认为,中大北校区的建筑量同样很大,不能再拼命增加学生和建设规模,“(北校区)现状容积率1.54已经突破原控规,还要增加到2.289,极不应该。”
2 岭南堂不动了“留下作为教材”
中山大学校园规划争议的另一个焦点,是岭南堂到底拆不拆。据悉,规划为打通中轴线,原拟拆除建于1994年的岭南堂。但这一3层高的建筑是由岭南大学校友捐建,也是岭南建筑大师佘畯南和莫伯治先生作品。在规划部门收到的476条公示意见中,122条意见反对岭南堂拆除。
不少委员都认为,应该尊重这个已经成为事实的大师级作品,而且建筑本身体量也不是很大、很张扬,不应该拆除。身为中大教授的规委会委员袁奇峰则解释说,岭南堂选址时就有问题,“破坏了岭南大学的历史规划,破坏中大轴线的历史风貌,这次(拆除)是纠偏,而且中大的大部分老师是赞同的。岭南堂对中大是一个心结,趁此规划调整的机会,难得有决心去碰这么难的难题。”不过,最终市长陈建华表示,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不拆,岭南堂也不动了,“已经成为现实,拆确实不合适,留着它可以作为教材。”
3 市长要求中大组成历史建筑保护小组
此外,在规划部门收到的476条公示意见中,约170条意见反对中小学搬迁,包括更改中小学的用地性质。对此,规划部门表示,本次规划原址保留现状附中、附小,用地性质调整为A 3(教育科研用地),A 3为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中学、小学、科研事业单位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包括为学校配建的独立地段的学生生活用地,非取消中小学。
尽管中大的两个校园规划在规委会上遭遇众多反对意见。但市长陈建华在投票前进行了一番利害辨析,指中大目前把规划稳定下来非常重要。包括中大、华工、华农、暨大、广工、中医大、广外等在主城区的大学控规也需要稳定。陈建华最后说:“控规通过后,责成中大成立中大历史建筑保护专责小组,严格对每栋建筑进行保护,一加一减就能建设百年名校。而且未来对中大每一栋新建建筑都要进行单独审批,不是控规过了后想怎么盖就怎么盖。”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