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园规划通过:岭南堂不拆,附中附小不搬

南方+ 记者 刘怀宇  2015-12-31 07:45

中大南、北校区同时申请调整校园规划,拟拆除过百栋建筑,并在两个校区新增总共约35万平方米的建设量。作为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著名高校,中大的规划调整一经公示就引发公众强烈关注。12月30日下午,广州市规委会会议召开,中山大学南、北两校区的规划调整引发“激辩”。

规划总平面示意图。新快报/图

12月30日下午的会议上,有委员直言,中大两个校园现状的建设量已经很大,不应再增加,且在南校区北门建设的17层高的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是对中大校园环境的极大破坏,校方一定要吸取教训。

主持会议的市规委会主任、广州市长陈建华表示,正是因为没有校园规划,中大在历史上出现了一些错误的建设,控规应越早确定越好。

最终,两项规划以22票赞成、3票反对获得通过。

焦点一

中大为何要拆建?

中大南校区控规调整在公示期间共收到483条意见,482条表示反对。反对的主要理由之一就是“反对校园大兴土木”,他们认为中大目前共有5个校区,位于大学城、珠海、深圳的新校区可以满足需求,无需在南校过多建设、认为规划破坏学校环境及加重负担等。

有规委会委员直言:“中大是一个很美的校园,也是广州的名片,真的要对这里的规划非常慎重,文物建筑严格保护。现在的拆迁量是不是太大?西区、东区,真的很破旧的危房可以拆,但在教工区出现楼盘一样的高层建筑就不好了。”

对于委员们的质疑,中山大学校长助理程焕文解释:靠近西边的教工住宅都已经售,不少楼里住的已经不是中大教师,所以才想办法做这种腾挪,是为了保护百年校园。程焕文还表示,中大人对这两个校园更加珍惜,新规划就是为了更好地守护中大文化和历史、中大的精神。

焦点二

岭南堂拆不拆?

中大岭南堂。网络资料图

中大校园规划争议的其中一个焦点是岭南堂拆不拆。这幢3层高的建筑是由岭南大学校友捐建,也是岭南建筑大师佘畯南和莫伯治先生作品。规划部门收到的476条公示意见中,122条意见反对岭南堂拆除。

根据规划,为打通中轴线,建于1994年的岭南堂拟被拆除。后来,中山大学校方与岭南学院沟通,提出将岭南堂搬迁至中轴线东侧(地环大楼东侧),结合新教学楼建新岭南堂,内部保留校友命名的形式。

规委会委员郭明卓认为,中大的中轴线有个岭南堂也不是不可以,广州的城市中轴线上也有建筑,“建筑本身为了尊重周边环境想了很多办法,也是名人的作品,拆迁应该慎重考虑。”不少委员都认为,应该尊重这个已经成为事实的大师级作品,而且建筑本身体量也不是很大、很张扬,不应该拆除。

身为中大教授的规委会委员袁奇峰则解释说,岭南堂选址时就是有问题的,“破坏了岭南大学的历史规划,破坏中大轴线的历史风貌,这次(拆除)是纠偏,而且中大的大部分老师是赞同的。岭南堂对中大是一个心结,趁此规划调整的机会,难得有决心去碰这么难的难题。”

不过,最终陈建华表示,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不拆,岭南堂也不动了,“已经成为现实,拆确实不合适,留着它可以作为反面教材。”

焦点三

附中附小搬不搬?

中大附中。网络资料图

中大两个校区的规划调整方案在网站上公示后,不少人解读为中大附中附小要搬迁,有人甚至就此在微博微信上发起了“抗议”。

本次规划调整,规划部门共收到了476条公示意见,其中约170条意见反对中小学搬迁,包括改中小学的用地性质。

对此,规划部门表示,本次规划原址保留现状附中、附小,用地性质调整为A3(教育科研用地),A3为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中学、小学、科研事业单位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包括为学校配建的独立地段的学生生活用地,非取消中小学。

编辑 李啸啸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