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秀婷 2015-12-30 08:00
已孕育7个多月的胎儿心脏上长了一个大肿瘤危及生命,只能引产?记者从广东省人民医院(简称“省医”)获悉,该院近日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胎儿心外科手术,剖出胎儿后,在不切断脐带的情况下为胎儿做了心脏手术,解除了胎儿的生命危险。如今,母子平安,术后新生儿阳阳恢复良好,于近日康复出院。
胎儿29周时发现心脏长了大肿瘤
在深圳工作的李女士今年3月间怀孕,孕期检查时一直没有发现异常,但在胎儿29周时,她却被检查告知胎儿的心脏上长了一个明显的肿物,怀疑是胎儿心脏肿瘤,而且还在不断长大。全家人心都悬了起来。
虽然当地医生建议放弃,但33岁李女士初次怀孕,舍不得将孩子引产,慕名于11月27日来到省医求诊。胎儿心脏超声影像显示,阳阳的心脏右心房部位有约一枚1元硬币大小的肿物,调控心脏血液循环的三尖瓣环有一半受到了压迫,有不少心包积液。“随着胎龄增加,肿物进一步增大、心包积液增多,胎儿心脏随时可能出现心率减慢或心停骤停,危及胎儿生命。”该院心儿科主任潘薇介绍,胎儿病情已不容等待。
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主委、省医院长庄建介绍,虽然省医的先心病救治技术在国际上居领先水平,出生几小时、体重超轻的早产新生儿心脏手术屡次刷新全国纪录,但抢救胎儿心脏病仍是技术大难题,“国内尚未有胎儿心脏病外科干预的报道,国际上也罕见胎儿心脏肿瘤治疗的文献。”
如果等出生后再施行手术,由于胎儿断脐后生命循环将由脐带循环转为自主的血液循环,阳阳很可能无法顺利完成这一转换而死亡。而如果不断脐带就施行胎儿手术,此时胎盘没有剥离母体,宝宝不会缺氧,母体就可以成为天然的“体外循环机”,并且成为胎儿的麻醉通道。
“风险再大,也要搏一搏!”家属的坚决坚定了专家们的决心。庄建决定全力营救胎儿。医院组织了由心脏小儿外科、心脏儿科、新生儿科、产科等多学科联合病例大讨论,并与美国、奥地利的胎儿心脏病专业同行交换意见,确定了治疗思路:将胎儿提前娩出,产时不切断脐带,在子宫外施行胎儿心外科干预,缓解胎儿心脏受压情况,出生后再在体外循环下切除心脏肿物。
手术过程仅比剖宫产手术多十分钟
12月7日,手术正式施行。为保障孕妇安全,省医还邀请了具有开宫胎儿手术经验的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专家团队参与救治。在他们的协助下,孕妇剖腹、胎儿脱离子宫、保留脐带和胎儿循环等操作步骤顺利完成。
胎儿手术由庄建亲自主刀。医生们将胎儿正中开胸,打开心包,放出了约40ml清亮的心包积液,缓解了肿物对三尖瓣环的压迫,胎儿的心跳顿时恢复强健。成功完成干预后,医生断脐娩出胎儿,整个手术过程仅40分钟,只比正常的剖宫产手术多出10分钟。
记者了解到,为保证各环节无缝对接,来自各个科室为手术提供支持的医护人员达40多名。由于胎儿不断脐时需要保暖,手术室内保持了60%-70%的湿度和30℃的温度,一场手术下来,医护人员衣服都湿透了。
阳阳出生后第2天,阳阳在体外循环下接受了第二次手术,医生为他切除右心房肿物,并结扎了动脉导管,修补缺损的右心房。病理检查显示,阳阳切除的是良性的血管瘤,李女士夫妇终于放下心来。
在新生儿科和心脏小儿外科复苏专家共同的精心监护下,小阳阳顺利度过了围手术期风险,各脏器功能处于良好状态,于近日康复出院。
庄建介绍,这次抢救属于产时子宫外胎儿心脏病外科干预,是国内首例胎儿心外科手术,实现了省医胎儿心脏病宫内干预研究的临床突破,将极大地推动未来胎儿体外循环下的胎儿心脏手术和胎儿心脏介入治疗的开展。
什么是胎儿体外循环下的胎儿心脏手术?省医新生儿科主任何少茹介绍,“胎儿在宫内的发育一天一个样,”如果胎儿的心脏疾病在宫内就能接受干预,并放回宫内继续生长,可以得到更好的发育,出生后生存质量很高,一些只能建议引产的胎儿心脏畸形如单心室,也可能会在宫内继续发育成健全的双心室。庄建介绍,这种建立在体外循环基础上进行心脏手术干预又放回宫内继续发育的手术在国际上还没有成功的先例,但省医已经用胎羊试验成功,预计不久之后就能有胎儿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