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观察|从“问题校服”到“问题食材”,东莞校园怎么了?

南方+ 记者 靳延明  2015-12-28 11:04

上周,广东省纪委暗访组曝光横沥镇问题校服,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食堂使用疑似发霉大米和食用油,这两起事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短短时间内连发校园舆情,使东莞教育部门一度陷入被动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较早前,“校园周边污染”、“毒跑道”、“天价校服”等事件相继引爆舆论,校园已然成为舆情事件的高发地。这一方面说明社会高度关注在校学生的衣食住行,有关部门应给予充分保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教育部门在信息沟通、舆情应对等方面的水平还有待提升。

先说东莞校服事件因广东省纪委的暗访再次引爆舆情,这次不仅因为价格贵,更多的是因为质量差。

今年4月,因校服价格高引发的舆情就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批评声不断。当时,教育部门对提价的回应之一是“校服质量更好了”。但眼下,当新校服真正发到学生手里,却出现“新发校服贵一倍,穿了两次就开孔”的质量问题,教育部门当时的回应被省纪委的暗访打了脸。

不过与上一次相比,本次教育部门就校服问题第一时间积极回应舆论,也以积极的态度配合相关部门调查与媒体采访。校服是否真的存在问题,得靠监测结果与纪委调查结果来回答。不过应该引起东莞教育部门注意的是,为什么校园会成为舆情事件的高发地?

学校是身体尚未发育完全的青少年高度集中、社会共同关心呵护的敏感场所,而未成年人的安全、健康等问题向来都是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敏感的地点加敏感问题容易形成叠加效应,加速舆情传播发酵。

此外,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对教学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也容易被环境所影响,如果在学校出现毒跑道、空气污染、食品安全问题,杀伤力更大。例如最近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食堂使用可疑发霉大米、食用油一事,不仅可能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可能危及到众多学生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这些敏感因素叠加使得此事受到了舆论高度关注。

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圣地,不能成为肆无忌惮的服装贩子、食品商人的牟利之所,无论是校服招标还是食堂运营,学校在开展商业合作时如果不能在阳光下进行,都很容易招来“有猫腻”、“有腐败”的质疑,进而引爆舆情。

例如在东莞校服事件中,此前备受舆论关注的不仅是校服的“天价”、“天量”,还有校服背后校方等部门行使公权力而剥夺学生及其家长的知情权、选择权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引以为戒,在日后工作中加强沟通。

此外,几起校园舆情事件持续发酵的背后,教育部门也应该深刻反思管理能力与舆情应对能力。在南开实验学校就食堂可疑“粮油”事件发生后,校方进行公开道歉,承认学校食堂食品监督管理中存在漏洞。但在面对媒体记者关于“学校食堂的米和油是否有问题”的提问时,该校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绝对没有问题”。

要知道,此时相关部门的抽检结果还未出来,道歉因此也并未获得舆论谅解,反而进一步招致学校“护短”的质疑。有网友说,舆情应对就是相关部门“情商”的体现,如果学校在道歉的同时没有妄下定论,而是与家长一同等待抽检结果,相信家长的心情是不一样的。

【来源】东莞观察微信号nfrbdg

编辑 丁晓然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