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现10个淘宝村,今年全国淘宝村同比增268%

南方+ 记者 周慧 郭婧  2015-12-26 10:06


根据阿里研究中心的定义,“淘宝村”指的是网商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的10%以上,且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1000万元以上。


2015年是农村电商爆发的一年,资本入农如火如荼,电商下乡刷墙(广告),已经不是新鲜事。

12月25日,21世纪经济报道从阿里方面获悉《2015年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称全国范围内符合标准的淘宝村达780个,同比增长268%,覆盖活跃网店超过20万家。这些淘宝村广泛分布于17个省市区,其中,浙江、广东、江苏淘宝村数量位居全国前三位。

另外,全国涌现出71个淘宝镇,同比增长达274%。其中,广东22个,浙江20个,江苏11个、福建7个、山东6个、河北5个。

近半年,国家层面陆续发布关于鼓励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1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称,将在2020年初步建成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体系。

农村的消费潜力和电子商务发展前景被看好,资本入农如火如荼。

阿里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年“双十一”当天,全国的农村淘宝服务站完成了单日2.93亿元交易额,平均每个村成交超过3万元,农村消费潜力显现。 

据介绍,截至2015年12月9日,农村淘宝已经在22个省202个县落地,建立起了9278个村级服务站。

阿里研究院报告称,淘宝村开始进入集群化发展的新阶段。淘宝村集群指的是10个或以上淘宝村连片发展构成的集群,2015年全国十大淘宝村集群是浙江义乌、山东曹县、福建晋江、广东普宁、汕头潮南区、江苏沭阳、广州白云区、江苏睢宁、浙江温岭和浙江诸暨。

2015年,在中西部地区共发现17个淘宝村,在东北地区共发现2个淘宝村。在湖南、江西、云南、北京、吉林、辽宁和宁夏等7个省市区首次发现淘宝村。从2014年起,在一些国家级贫困县开始出现了淘宝村,2015年,国家级贫困县的淘宝村数量从上一年度的4个增加到了10个,而来自省级贫困县的淘宝村则达到了166个。

在购物品类方面,2015年淘宝村网店销售额最高的商品是服装,家具和鞋分列第二、第三位,第四到第十位依次是:汽车用品、箱包皮具、玩具、居家日用品、床上用品、户外用品和家装主材

2015年,淘宝村除了集群化和跨境化之外,B2B类的电商村开始规模化出现,这类村庄与本地产业集群的关联更加紧密,拓展了未来淘宝村交易规模的想象空间。同时,各地政府对淘宝村的扶持政策在不断加强,淘宝村正从完全的草根野蛮生长阶段,逐步进入市场与政府协同推进阶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粤西某县村民发现,一些偏远地区淘宝村,目前刚刚挂牌,暂未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县村物流还不方便。地方政府鼓励发展农村电商,其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

另外,阿里研究院方面的报告称,农民卖家普遍资金实力较小,现金流紧张,可抵押物价值低,其贷款需求又呈现多频次、单次额度低的特征,因此其融资贷款的需求在对接传统金融机构时很难被满足。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困扰许多淘宝村卖家的发展瓶颈之一。

【原标题】2015全国淘宝村数量同比增268% 阿里农村战略落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 麦宇旻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