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小留:山沟里崛起全省宜居示范村

南方+ 记者 唐林珍  2015-12-23 08:18

沐浴着冬日的暖阳,走进有大埔“华西村”之称的大麻镇小留村,一幅安乐祥和、欣欣向荣的新农村建设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别具客家特色的别墅群错落有致,整洁的水泥村道两旁绿树红花环绕。村中空地上铺着村民刚晒下的白净松碎的木薯粉和木薯渣,空气中萦绕着淡淡的木薯清香。别墅群旁一块块小菜园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宽敞的广场上孩童们玩得不亦乐乎,老人们则在健身器材上缓慢地摆动着身体。

  眼前的小留村,充满现代化气息又不失品位,一时之间,让人误认为“闯进”了高档别墅区。

  小留村位于大麻镇近郊,原是一个较为贫穷落后的村落。因为贫穷大部分村民不得不外出打工,其中不少人因此致富发达。富裕起来的乡贤们心系乡梓,回乡出资建起洋气楼房赠予乡亲,并致力家乡新农村建设,把小留村打造成了梅州市首个广东省“宜居村庄示范点”。

  ●南方日报记者 唐林珍 通讯员 罗文燕 丘佳纳

  桑梓情深

  乡贤出资瓦房变洋楼

  通过小留村门楼牌坊,洁净宽敞的道路直达花园式别墅群。

  今年89岁的郭奶奶就住在其中一栋两层高的别墅。虽已是近九旬高龄,满头白发的她依然精神矍铄,见到笔者前来便起身热情相迎。“没想到在小留村生活了大半辈子,住了几十年瓦房,想都没想到自己老了还能不花一分钱住进这么高档豪华的房子。”郭奶奶告诉笔者,她现在居住的别墅是乡亲免费给她家里建的,住得很舒适。老人随即拿起了手中的拐杖,走出家门口指着展示板上的小留村旧颜图为笔者当起了讲解员,“我以前的房屋是在这的,是一座瓦房,住了几十年,很破旧了。前几年,村里在外面赚了大钱的乡亲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出资拆除重建了。现在有钱人多了,但像我们小留村的乡贤那么慷慨大方、热衷家乡建设的人不多见”。

  “小留村的客家新民居别墅群是由本村的杰出乡贤无偿捐资建设、无偿提供给村民居住的。到目前,小留村新农村建设三期工程总共惠及141户500多名村民。”大麻镇宣传委员温新霞介绍说,小留村是通过了统一集约土地、规划建设、环境整治、规范管理的“五个统一”管理建设模式才形成了今天这番景致。

  据了解,小留村新建的房屋全部是在原来老房子的基础上拆除重建,改造工程不占用一分水田,全部由外出乡贤筹资捐建,产权归村民所有。

  据小留村村主任郭闽义介绍,小留村从2007年开始新农村建设,其中别墅群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该工程分三期进行。其中,第一期别墅位于村口,属现代化建筑风格,于2009年底竣工,总共建成5栋别墅,惠及17户村民。第二期别墅,是具有岭南风格客家特色民居,总共58幢,总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于2013年底竣工,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2万多平方米,惠及69户农户共200多人。第三期工程位于村中的书斋前,是欧式风格的别墅群,规划建设11栋,其中4栋为套房式别墅,每栋有12套套房,目前还在建设当中。预计整个工程明年能够完工,将惠及29户110多名村民。

  随着新农村建设三期工程的推进,短短几年,小留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沿着别墅群一路走下来,一栋栋别墅整齐划一排开,每座别墅的庭院统一配置了石凳石桌,花圃里种满了名贵的花草树木,别致的盆栽和活泼的喷水池相映成趣,漫步村中随处可见现代化的健身娱乐设施等,毫不逊色于大城市的高档生活小区。

  凝心聚力 村民共建美丽宜居村庄

  徜徉小留村的别墅群,笔者感受到了现代化气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浓郁的客家文化。村中每栋别墅都有自己的楼名,并且贴着具有客家传统文化的楹联,彰显了小留人家善良淳朴的民风以及对安居乐业的诉求。

  “以前,虽然贫穷落后,但有着优良的传统,至今有着‘一村四将军’的美誉。”郭闽义说,在小留村的新农村建设中,村里专门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公司对小留村按4A级景区标准进行高起点规划设计,统一客家建筑风格,统一施工建设,充分体现客家民居特色。并且配套建设有文化活动中心、休闲小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目前,制订村规民约,成立管理工作小组,对公共设施及环境卫生进行统一管理。

  在小留村,随处可见醒目的垃圾桶及爱护环境的提示标语。虽然这些垃圾桶设了好几年,但依然保持完好。据郭闽义介绍,在乡亲和上级部门的支持下,该村近年来先后筹资数百万元用于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在人居点较为集中的地方建垃圾池16个,在小公园、校园草坪、道路旁等休闲地带设置环保型垃圾桶30多个,完成了村里的溪道清理、砌起石堤,两岸种上柳树;同时在全村兴建硬底化乡道,扩宽主村道,实现了镇至村、村至自然村全部水泥公路,沿线安装路灯300多盏;投入资金160多万元兴建小留村自来水引水工程,全村约3000人的饮水难问题得到解决;在村子中央修建了一座休闲小公园,村小学旁的空地上建成了健身运动场……基础设施的完善、村容村貌的美化亮化,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小留村有3000多人,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村民外出创业,而为了让留守村庄的村民过上好日子,村里还积极发动他们充分利用好优良的环境及肥沃土地发展种养业,种植蜜柚、生姜等农产品,养殖肉猪、草鱼等品种,积极做好种养致富文章,增加农民的收入。

  据了解,小留村自2007年以来,小留村先后获得“梅州市生态文明村”、“广东省民主法制示范村”、“广东省宜居村庄创建指导点”称号。

  因地制宜 发展乡村游打造休闲基地

  在小留村和顺家园别墅群,笔者看到不少游客正在文化风俗展馆大公馆门前拍照留影,“没想到小村庄里也有这么漂亮的环境设施,完全可以跟城市小区媲美了。”来自梅城的温小姐忍不住称赞道。小留村一家客栈的老板娘告诉笔者:小留村经过几年美丽乡村建设,村里的环境和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每逢周末或是节假日,来这度假休闲的游客络绎不绝,特别是炎炎夏日,游客们不仅可以在这里避暑纳凉,体验农家生活,感受田园风光,品尝大埔美食,还可以在这欣赏到十里荷花,满塘的荷花常常诱的让他们流连忘返,村民自产的农家产品番薯、稻米、菜干更是颇受游客欢迎。

  据了解,为充分发挥小留村历史人文丰富,古建筑、古民居、古村落等旅游资源优势,大麻镇编制《大埔小留乡村旅游区总体规划》(2013-2025),以指导大埔小留村乡村旅游发展。根据规划,小留乡村旅游规划范围为大小留村,以下村、中村、上村、塔仔下4个自然村和小留水库为核心区,涉及面积350公顷,规划期限为2013-2025年。近期为2013-2018年,中远期为2019-2025年。以“乡居文化”为主题,致力打造集“乡村休闲观光、客家乡居体验、山地生态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客家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区。目前,由乡贤出资先后建设了接待中心、套房、公馆,还配套建设了小留游客中心、客家特产商店、农家驿站、农家乐等旅游设施。

  同时,作为梅江、韩江生态文化健康旅游特色带的重要节点之一,近年来,该县把大麻镇内的千年古刹万福寺、坑尾千亩梯田、大麻码头、骑楼老街、莲塘古村落等景点进行串珠成链,对小留、大留、中村、下村、坑尾和桃石六村实施“六村联动”,修编了《六村联动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和《万福寺宗教文化旅游区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小留人家、大美乡居”“香溢大留、田野村陌”“果林花溪、水韵下村”“北屏五峰、映彩三桥”“万福佛田、山居坑尾”“生态氧吧、山韵桃石”六个主题,打造30里美丽田园风光带。

  “近年来,小留村以丰富的自然山水资源和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为依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那一排排坐落有序,别具客家特色的别墅群便是发展乡村旅游、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成果之一。”温新霞如是说。

编辑 马吉池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