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境内鸟类记录达260种 成为全国观鸟最佳地区之一

湛江晚报  2015-12-21 16:18

“目前,湛江境内鸟类特色鲜明,湛江正逐步成为全国甚至世界鸟友观鸟的最佳地区之一。如今正是候鸟迁徙时期,希望大家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爱鸟护鸟意识,促进观鸟环保公益之余,也带动生态环境旅游。”近日,湛江爱鸟协会监事吴坎宋接受了记者采访。

他表示,根据湛江爱鸟协会的不完全统计,湛江境内的鸟类记录已经达到了260种,得到了国内包括香港地区的爱鸟公益机构的肯定。

吴坎宋,曾多次组织雷州半岛公益观鸟活动,让国际、国内观鸟公益环保权威人士对湛江候鸟生存环境有了全新认识;他在国内观鸟公益环保机构发表《我的猛禽观察路》和《请你到湛江去观鸟》两篇文章,让湛江生态环境以及候鸟保护工作得到国内观鸟人士认可,提升了湛江观鸟公益环保地位;他印制了湛江观鸟小册子,让国内观鸟人士“爱上”湛江。

吴坎宋告诉记者,湛江地形呈漏斗状,每当到了鸟类迁徙季节,就会有大量的冬候鸟和路过的旅鸟涌向湛江,鸟类资源非常丰富。

鸟有多个分类系统,使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一般情况下,把鸟分为四大类:水鸟、林鸟、田鸟和猛禽。水鸟指在海边生活的鸟;林鸟指几乎不沾水的在林子里或者小山坡上生活的鸟;田鸟指在农田地里或者草丛里活动的鸟;猛禽指在高空中活动、拿起望远镜往天空看才能看到的处于食物链高端的鸟。

尽管湛江的水鸟与广东其它地方的鸟类比较相似,都是一些鸻鹬类,但也有其特别之处,那就是成群越冬的黑嘴鸥,以及难得一见的、珍稀的勺嘴鹬、黄嘴河燕鸥等,这些都是湛江的鸟类特色。

吴坎宋表示,自己爱去雷州市雷城旁的红树林处观鸟,经常能看到珍稀勺嘴鹬。勺嘴鹬濒临灭绝,繁殖在西伯利亚地区,越冬在中国东南沿海,喜欢淡咸水交接的滩涂。雷州市生态环境很适合其活动,爱鸟人士已经连续两年冬天在那里发现它的身影。

说起黄嘴河燕鸥,吴坎宋告诉记者,几年前他带队到雷州观鸟,发现了黄嘴河燕鸥的踪迹,可惜没有拍到照片。回到广州后,他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们,随后另一观鸟组织来到雷州,其中一名成员拍到了一只疑似黄嘴河燕鸥。他将照片放上一些鸟类观察网站,很多观鸟人士认为这就是一只黄嘴河燕鸥。

跟勺嘴鹬一样,黄嘴河燕鸥也是世界珍稀鸟类,两者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在雷州市雷城旁的红树林大坝观鸟时,吴坎宋发现了金眶鸻、矶鹬以及大量的鸻鹬。同时,那里有黑腹滨鹬和环颈鸻组成的鸟群落,可以看到嘴巴长又弯的白腰杓鹬安静地觅食。期间,还发现了一大群时不时嘴里叼着鱼的红嘴鸥和黑嘴鸥从头顶上飞过。也就是那次,吴坎宋目击了200只黑嘴鸥在那里越冬。

入秋以后,须浮鸥成群地在虾池上空来回飞翔,红嘴巨鸥垂直地从空中坠到水里叼鱼,鸥嘴噪鸥在空中翻跟斗,表演抓鱼的本领。

在雷州,曾经还发现了红原鸡。如今,春天繁殖季节偶尔还能在农场甘蔗园地上看到一些。红原鸡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一些世界爱鸟组织曾在湛江境内发现了多种田鸟,主要包括秧鸡、斑鸠、鹀等,它们主要在农田地里面活动,特别是水稻田和甘蔗林。

湛江另一个吸引观鸟人士的应该是境内有不少猛禽。抛开猫头鹰不说,在特定时间,白天在天空中翱翔的猛禽不下十种。

吴坎宋告诉记者,漫天红霞时,一群群猛禽低飞在雷州上空,这个时候躺在农田边缘的大坝上看低空飞行的猛禽,非常壮观惬意。

雷州之所以有如此高密度的猛禽,和其地理位置有关。从大范围来讲,猛禽是从东北到西南迁徙,雷州刚好在中国大陆的西南角,且大陆的地形呈漏斗状,所以通过不同路径迁徙过来的猛禽都会在这一带汇聚然后继续征途。

各地爱鸟人士来湛观鸟

吴坎宋告诉记者,近年来,湛江已经成为国内包括香港爱鸟人士喜欢的观鸟地之一。如今,湛江交通越来越发达,除了飞机,火车站有南站、西站、雷州站、徐闻站,选择离观鸟点比较近的地方为目的车站就行了;若走高速公路从广州出发,六个半小时可以到达湛江的任何一个观鸟点。

在湛江观鸟,可供选择的地方很多,秋天时可以到雷州半岛的西海岸,那里有大量的过境猛禽,以及生活在稻田里的大量秧鸡等鸟类;冬天时,去雷州半岛的东海岸,那里越冬的鸟比西海岸多;当然,想看野鸭,廉江高桥红树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之地。

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更多的公益观鸟组织以及人士前来湛江观鸟,既带动了公益生态旅游,也增强了湛江本地人爱鸟护鸟的意识。


编辑 刘稳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