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日报 2015-12-08 18:15
潮汕地区盛产芥蓝,而揭阳芥蓝尤为出名。故潮汕民间有俗语曰:“欲食好鱼马鲛鲳, 欲食好菜芥蓝样”。其中,揭西县棉湖镇的红脚芥蓝、炮台镇桃山村的黄花芥蓝等被人们认可为潮汕芥蓝中的珍品。
芥蓝在潮汕人的心目中,无疑是地位最高的蔬菜之一。民间俗语:“好鱼马鲛鲳,好菜芥蓝 ,好戏苏六娘”,就是将芥蓝 (芥蓝菜的稚嫩花茎),与马鲛鱼、鲳鱼这类优质好鱼和传统潮剧中最优秀的剧目《苏六娘》相提并论。
潮汕著名美食家张新民在《好菜芥蓝 》一文中写到,潮汕各地几乎每县每乡都出产有好芥蓝,最出名的有潮州府城的城花芥蓝、揭东炮台的桃山芥蓝、揭西棉湖的红脚芥蓝等,这些地方名产都以脆美清香而饮誉四方。
此时,芥蓝迎来了最佳品尝期。近日,记者来到揭西县棉湖镇湖西村,探访备受当地人推崇的特产——红脚芥蓝。
“猛日重露”产出好芥蓝
棉湖红脚芥蓝的茎外表呈紫红色,故得此名。有一种说法是,这种芥蓝之所以茎部呈紫红色是因当地土质含铁量高,所以这个品种别的地方种不出来,这个说法没有得到专业论证,是否真实则不得而知。
棉湖种植红脚芥蓝历史悠久,该镇的湖西村、厚埔村等地均有种植。记者查阅相关资料获悉,棉湖红脚芥蓝的菜茎以前为淡红色,后经当地农民接种后而“脚”色殷红,外观更加出色,口感甚佳。棉湖红脚芥蓝由于气候、土质、管理以至烹饪方法的差别,再加上天时、地利关系,更让这种芥蓝名魁菜谱,海内共推。许多旅居东南亚的华侨回乡探亲时,最希望品尝的菜肴就是棉湖红脚芥蓝,这足见它的魅力。
近日的一个清晨,记者来到棉湖镇湖西村一处种植芥蓝的菜地,只见一整片红脚芥蓝青翠欲滴,长势喜人,许多农民正在忙碌地收割。据有多年种植经验的黄育辉介绍,红脚芥蓝从农历5月中旬就开始撒种,假如有“猛日重露”(阳光、露水充足)的好天气,种植40天就可收割,从农历7月一直可收割到来年3月。而农历10月起到来年的2月份,这段时间芥蓝的口感最好。黄育辉说,他种了3亩多的红脚芥蓝,现在每天都能收获几十斤,这个产量是供不应求的,每天菜全部都被深圳等地的客商给预定了。
“猛火厚油”炒出好芥蓝
与棉湖红脚芥蓝同样驰名的还有炮台镇桃山村的黄花芥蓝,俗称桃山芥蓝,具有叶软、皮薄、香脆、营养丰富等特点。
关于桃山芥蓝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生动的传说。据《揭阳县志》记载,六祖法师未出家时,不茹荤血,云游采摘野菜。一次,腹中饥饿,看见农家有以锅熬野味者,乃将野菜置其竹篮中,与野味同锅,隔开煮之而食,这种野菜后来为农家广泛种植,被称为“隔篮”。隔与格音近,将“篮”之“竹”头改为草字头,以表菜名,该菜在潮汕地区遂有“格蓝”之称。
专注做潮汕特色美食的普宁潮飨餐馆负责人江权城介绍,芥蓝用来爆炒最为美味,并且要用猪油来爆炒更为柔嫩鲜脆。说到这个,不得不提起有关桃山芥蓝的一则民间故事:古时候有个桃山女子嫁到外地给人当新妇(媳妇),第一次下厨房做菜,一出手就用上厚猪油、猛火、芳臊汤(香鱼露)加洒水这四种绝招爆炒芥蓝,噼啪作响的炒菜声竟然将其大家(婆婆)当场惊吓致死。张新民在其文章中分析到,桃山新妇使出的四招,实际正是潮汕人爆炒芥蓝的传统方法,其中厚油是因为芥蓝菜很吸油,猛火是为了使芥蓝更青翠,下鱼露会使芥蓝更美味,洒水是因为芥蓝菜含水量较少而且叶面带有腊质,水与油混合后产生的高温气体会使芥蓝更易煸透。如果没有这样做,炒出来的芥蓝就不对味。
无论是棉湖红脚芥蓝还是炮台桃山芥蓝,作为著名的揭阳特产,均深受广大食客以及海外侨胞的青睐和好评。“欲食好菜芥蓝样”,这句广为流传的民间俗语,把芥蓝的美味永远印在了潮汕人的心头上。
本文图片由林碧鸿 李维照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