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思华 2015-11-19 11:32
高墙之内,“危险、压抑、约束”;90后,“年轻、自由、开放”。
当两者碰撞在一起时,会产生怎样的化学效应?
监狱对于外界来说,本身就是个神秘的存在。大家只能凭着一些报道中只言片语的描述和电影里夸张的画面感,去想象里面的生活。“我对监狱的了解,是从电影《监狱风云》呈现的画面开始的,暴力、血腥、冲突是我对监狱生活的印象,但是当我入职成为一名狱警的时候,发现与想象中完全不一样。”从两年前考入梅州监狱至今,袁松伦完成了从一名无忧无虑的大学生到如今时不时把“责任”二字挂嘴边的监狱警察的完美蜕变。
梅州监狱19个的“监管安全年”冠军的背后,也有这年轻一代的功劳。或许一个作为监狱管教员的袁松伦还不能完全代表“90后”狱警,因此记者特地采访了与他同一批进来的特警林晓东和监狱药房工作人员温文钰。在两年的一线基层锻炼中,这三位年轻人的青春碰撞出一道道靓丽的火花,他们身上有着与其他90后不一样的特质。
▶规矩
◆固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情
狱警为病人发放药品(廖宇阳 林熠阳 摄)
“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按照规章制度来走的,核对处方、抓药,都必须在规定之内。”温文钰是2013年嘉应学院药学专业毕业的,在监狱的药房工作已经两年了。作为一名药房工作人员,温文钰是监狱里面离服刑人员距离最近的女性,与服刑人员只有一扇铁丝网窗户之隔。虽然她不需要与服刑人员接触,可是工作地点毕竟是在高墙之内,并且上下班都要从监狱的操场直接走过。在大铁门里面的工作要比常人想象的更为枯燥,每天的程序都非常固定。从穿上制服上班的那一刻开始,温文钰必须按照单位的规定来做事情,稍微放任一会儿都可能让自己处在危险之中。“我现在正在复习考试,从学习方面来给自己挑战,让自己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和工作,就一点也不会觉得烦闷。”
与温文钰相比,管教员袁松伦的工作时间和内容更加固定。每天6时起床,7时到岗,然后按照监狱服刑人员的作息时间表,组织服刑人员起床、吃饭、改造和休息等,每隔一段时间还要清点人数。袁松伦的工作就是确保所在监区的服刑人员在规定时间做规定的事情。“我们必须有很强的时间观念以及执行力,否则完成不了工作。”在上大学的时候,袁松伦还是一个自由随性的学生,时间观念不强,做事情总是没有计划。刚刚考入梅州监狱的时候,“感觉自己像是上了表的机器一样,到什么点就做什么事情,过了好一段时间才适应这里的工作。”
规律生活、规矩工作尚可在一段时间迅速适应,但是上班时间手机离身、通讯与外界完全隔绝,估计对于90后来说是最难接受的事情。特别是对于刚刚组建家庭的林晓东来说,根本没有办法及时回复妻子的信息,尤其是轮到上夜班的时候,可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失联”的状态。没有办法上网、刷朋友圈、与朋友微信,连家人需要联系自己的时候都找不到人,袁松伦和林晓东这一批人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每逢下班总是看到有很多未读信息的提醒。久而久之,与很多朋友都没有了联系,交友范围也会渐渐变小,“我们现在最亲密的朋友就是同事,一起上班,下班一起吃饭、运动。”林晓东说。
▶谨慎
◆神经永远处于紧绷状态
狱警定时清点人数(廖宇阳 林熠阳 摄)
在监狱工作,最枯燥的时候就是监管服刑人员工作的那8个小时,袁松伦必须坐在监管区,盯着几百个服刑人员工作,确保没有人脱离管理,没有冲突发生。即使是在服刑人员最安静和最平和的时候,管教员都不能放松警惕,神经永远处于紧绷的状态,“只有下班走出厚重铁门的那一刻,才能较好地放松下来,好好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袁松伦说。
每一名基层狱警,都需要上夜班。当谈到自己参加工作以来最大的挑战时,袁松伦说,“在通宵值班的那段时间,就是我对自己要求最严格的时候。”因为夜晚是人最容易犯困和放松警惕的时候。
夜深人静,只有自己一个人坐在显示器前,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屏幕,观察每一个监控画面,不能有一丝的松懈,如此这般持续几个小时。第一次上夜班的时候,不管眼睛如何酸痛,袁松伦也不敢让自己的眼睛离开显示器一秒。“虽然办公室有个摄像头也在监看我,但是我的坚持只是职责所系,有没有它我都会做到。”
与同年的其他90后不一样,林晓东和袁松伦每天接触的是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或多或少给社会带来过危害。然而,小伙子们还要与他们交朋友,取得他们的信任,让他们在服刑的同时洗心革面。与电影里所描绘的不同,狱警与服刑人员的斗智斗勇没有刀光剑影,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较量。“你要真心实意地和服刑人员做朋友,但是潜意识里却要无时无刻地提醒自己要抽离出来,因为他们是危险的存在。”林晓东本身是法学专业毕业的,在大二的刑法课上老师所说的一个重要刑事案件的主犯现如今就是他所监管的服刑人员之一。
在面对这类服刑人员的时候,年轻成了一把双刃剑。林晓东会经常被服刑人员认为太年轻甚至还有些稚嫩,不如老狱警那么有经验;但是也非常容易让服刑人员放下戒备心,与他进行交流。在监狱里面,林晓东的人缘非常好,很多服刑人员都喜欢和他讲自己的事情,还会向他举报一些违纪行为。
▶收获
◆高墙内外的角色切换和职业认同
站岗中的特警(廖宇阳 林熠阳 摄)
谈及初衷,林晓东和袁松伦表示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现在会在监狱里面工作。想起第一次进监狱的情景,“除了好奇,更多的是担心与害怕。”在高墙之内的职业本身就缺乏安全感,就好像是站在了“火山”。
第一天工作的时候,身高1.8米的林晓东说,第一次面对全身画满文身、身体强壮的服刑人员时,说不紧张是骗人的。他说,以前很少会有让他感到难以对付的事情,“在面对服刑人员时,你的声音只能比他更有力,态度更严厉,做事更严谨,才能树立一种威严。”在工作的时候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而一下班就马上切换为正常的生活状态。
比起树立威严,在林晓东看来,更难的是坚守职责,把墙内的人改造好,让墙外的人生活好。
在林晓东所监管的服刑人员中,有一名50多岁的服刑人员,因为不懂法律参与违法煤矿生产而入狱。在入狱的时候,与他感情深厚的二女儿刚刚上高三,由于父亲判刑的事情让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成绩直线下滑。当时这名服刑人员申请与女儿见面,因为不符合条件被拒,便向林晓东求助。而作为狱警,在职责范围之内,林晓东并不能起什么很大作用,只能建议他以写信的形式来与女儿沟通。期间,林晓东在不越权的前提下,会一边帮他看信,一边跟他沟通、给予他正确的引导。于是,这位父亲便一个字一个字查着字典,用仅有的小学语文知识与女儿整整通信了四个月,直到女儿顺利考入重点高中。
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如何寻求职业认同感也是90后狱警们必须面对的难题。“信念支撑、职责所系”这八个字从他们几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口中说出来,代表着一段常人难以理解的经历。帮助服刑人员改邪归正是这几个年轻人在工作得到的最大成就感。当一轮轮改造和挽救工作把青春年华雕刻成一座座纪念碑的时候,这群90后的梦想才会闪耀出最真实的光芒。
可想而知,监狱里面的工作氛围是非常压抑且紧张的,而温文钰、袁松伦和林晓东下班后自我调节和压力排解的方式,却显得比平常人更为平淡。比起KTV和聚会来说,一个人安静地在校园里面散步、与两三人在球场上奔跑、偶尔外出爬爬山、加入兴趣协会基本上就是他们个人时间的活动安排,有时在朋友圈里也会发发只有90后才懂的段子。“在校道上漫步,想想以前自己在校园里无忧无虑的日子,才能感到自己也是个90后。”袁松伦说。
(南方日报记者 黄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