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请注意!小编教你冬季如何食补养生

南方+ 记者 姚佳敏  2015-11-18 08:50

在崇尚饮食文化的广东地区,一向有着冬季进补的讲究与风俗,如何通过食补增强体魄?记者采访了市铁路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徐述。

  “一年四季,中医认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天寒冷,人体往往呈现一个往里收引,气血不足的现象。”徐述介绍,正是在冬季寒冷的大气候下,人体更多通过肾、膀胱进行排泄,肾气强则有利于排毒,因此冬季要养阳补肾,通过进补强身健体,达到阴阳平衡。

  药膳进补需辨清体质

  徐述分析道,食补养生,需要因气候、地理位置和个人体质而异,有选择地进行食补,可以更好地迎接寒冬到来。

  他认为,对于大多数人群而言,冬季适宜食用羊肉煲、狗肉煲、猪肚鸡煲等,这里面有着药膳调补的学问。“有讲究的餐饮店或者家庭,往往会在煲里加一些紫苏、八角、茴香、生姜、红枣等辅料,它们是一些中药调补的成分,像紫苏、八角、茴香等都是辛香料,有利于祛湿驱寒、气血疏通,适合大多数人吃。”

  对于虚寒体质的人群,徐述介绍,可以采用属于纯补类的北芪、党参、红枣、枸杞、生地、熟地等药膳进补,有利于肾气虚、宫寒等人群调补体质。

  对于脾胃功能不好的人群,可以采用葛根、淮山、百合、薏米、茯苓等食材进补。“脾胃不好体现在面色不佳,女性月经不调,还有经常拉肚子,手脚冰凉等等,尤其是很多上班族,生活节奏快,应酬多,脾胃不是很好,这类药膳食材都是健脾祛湿的,像葛根针对脾有点偏热的,可以健脾祛湿热,薏米可以祛寒湿。”他介绍。

  徐述建议,药膳食补,频率一般每周3到5次为宜,过多不利于吸收,也可能会“过犹不及”。

  自然食补勿盲目跟风

  在冬季进补的时节下,不少高端补品如燕窝、铁皮石斛等,也受到不少人青睐。徐述建议,高端补品针对消费人群不同,尤其是随着人工培育批量生产的高端补品走俏市场,更需要理性养生,避免盲目跟风。

  “多吃些自然的东西,土生土长的,能自然吸收的才是最好的。”他认为,部分高端补品也能发挥一些功效,但不少更亲民的食材,同样有着类似的有效养生成分,需要理智看待。

  要自然进补,徐述认为,日常生活中还可以从品茶做起,平和体质的人群,可以喝陈皮菊花茶,滋阴润肺,或生姜芝麻豆子茶,驱寒滋补。

  对于上班劳累,睡眠不好,容易头晕、头痛的上班族来说,他建议要多喝花茶,如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滋阴养颜;体质虚寒者,可以用枸杞、沙参、玉竹、麦冬、百合泡水喝。

  徐述分析道,同样有着讲究和学问的是水果食补。“比如说榴莲肉煲汤,可健脾胃,冬天寒冷还可以吃点温性的水果,如苹果、香蕉,可适当多吃点。”他还建议,易咳嗽人群,多吃点橙子、梨子,老年人可炖煮些冰糖雪梨,润肺止咳,不同类型的人群可以多吃不同类型的水果,更好地养生健体。


编辑 姚佳敏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