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呆! 顺德女子三小时竟用了23G流量,资费一千多元

珠江时报  2015-11-08 17:29

据了解,11月1日下午,13点40分到16点20分这三个小时内,中国电信陆续发了七条信息给龙小姐,告知她电话号码用了近23G流量,由于超出消费额度,手机被停机,必须补缴1100多元的上网流量费。

龙小姐表示,自己这段时间根本就没有碰手机,一直在上班,而且手机没有进行任何操作。经过查看,龙小姐的手机当天没有下载视频和在线观看的记录。而她常用的微信最近15天才用了50M的流量。随后龙小姐多次打电话向中国电信投诉,却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的回复。

当龙小姐来到中国电信北滘营业厅,想查询流量明细清单时,工作人员表示没办法查到。据了解,龙小姐之前每个月平均使用600-800M的流量,这次3个小时就用了23G让她实在觉得冤枉。龙小姐还担心,如果补交了1000多元,万一过两天又用了这么多,那该怎么办呢?

其实自从10月1号,各大运营商执行“当月流量不清零”的规定后,不少消费者投诉自己10月流量用得快了,“平时一个多月的流量半个月就用完”,怀疑运营商搞鬼。而运营商就表示保证流量计费规范准确,请各位小伙伴放心玩耍。

日前,工信部公布的电信服务质量通告显示,三季度工信部检测了40家手机应用商店架上软件,发现问题应用软件35款,涉及违规收集用户信息、恶意“吸费”、强行捆绑推广其他无关应用软件等问题。

违规收集信息:用户可能遭骚扰

在这份“黑榜”中,违规收集用户信息的手机软件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一些软件利用其掌握的庞大客户信息,如用户的姓名、生日、手机号码、通信录、地理位置、短信等,赚取用户所不知道的高额回报,而用户的信息一旦遭到泄露,不仅可能遭到广告的骚扰,受到诈骗的危险性也同样存在。

恶意“吸费”:浑然不知钱被扣

一些手机游戏本身会在后台执行“吸费”的程序,私自发送扣费短信,拦截扣费提醒短信,自动下载付费程序等方式扣取用户费用。对于这类病毒软件,用户一般很难主动发现,一旦遭遇往往将造成比较大的经济损失。

此外,恶意代码还通过伪装成各类热门的手机应用程序,或隐蔽在不易察觉的短信、网站、微博链接中来诱骗用户下载安装,装入手机后依据预设指令控制终端设备执行恶意收费的行为。

捆绑软件:牺牲用户谋暴利

在“黑榜”中,存在恶意捆绑问题的手机软件占了绝大多数,而目前,我国软件捆绑安装滥用的情况非常突出。例如,通过强制或静默安装软件,欺骗或诱导捆绑安装软件,甚至强制用户安装并不需要的软件。

手机安全使用必须知道的技巧

1、下载应用程序尽量选择官方渠道。特别是支付宝、银行类APP尽量选择前往官方网站下载;

2、观察应用流量使用情况,对于一些应用程序会悄悄使用大量流量要及时进行删除;

3、对于支付、网银交易选择安全的WiFi网络,或者使用运营商网络,不要在未知安全性的WiFi网络中上网,防止个人信息被拦截、窃取;

4、如遇手机丢失、账号被盗,及时进行挂失、冻结及更改密码;

5、当应用安装或者运行时,谨慎为其授予“发送短信”“读取短信”“查看通讯录”“连接互联网”“读取定位信息”等敏感权限。

编辑 万稳龙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