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记者11月1日从公安部获悉,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徐翔等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股市内幕信息,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其行为涉嫌违法犯罪,近日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目前,相关案侦工作正在严格依法进行中。
网传徐翔被带走图片,知情人称不像是P的
此前据第一财经日报11月1日报道,各个微信股票群都在转两张网传泽熙资本控制人徐翔今日被警方控制的照片,照片上头像正是徐翔本人。由于照片上徐翔脖子处皮肤有一圈白色光斑,有质疑称照片是被P过的,是伪造的。
第一财经记者致电一名熟悉徐翔的业内人士,请其辨认照片。该人士表示,他亲眼见过徐翔穿照片上这件白色衣服,并且照片上徐翔身后那两个手提包均是徐翔的。
他表示自己还帮徐翔提过那两个包,不会认错。
“如果头部是P到身体上的,那还要再P衣服和背景里的包,难度太大,P的人没那么‘高手’,我觉得照片是真的。”该人士说。
第一财经记者于11月1日晚间持续拨打徐翔手机,均无法接通。
而在1日晚21时左右,无界新闻报道,徐翔1日上午被警方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上,并从沈海高速公路杭州湾高速庵东出口附近带走。
据悉,11月1日是徐翔奶奶的百岁生日,徐翔本应该中午就出现在宁波,但临近中午,却未能在其奶奶的寿宴上看到徐翔本人。
在宁波十年获利20亿,小伙伴周建明曾被查
作为中国最大的私募基金之一,泽熙私募以高收益率和对市场精准的把控能力闻名于私募界,其掌舵人徐翔更是业内神话。在瞬息万变、起起伏伏的资本市场,徐翔总是能全身而退。2015年股市到顶时,徐翔旗下的私募已经悄然撤离。到今年9月底时,其私募年化收益平稳在200%多到300%多之间,这条线数月不波动,说明徐翔空仓已久。目前股市各路知情人士的消息则称,徐翔旗下的基金,已悉数进场。
早年徐翔在天一证券解放南路起家,2006年,宁波天一证券案发后,徐翔离开宁波到上海,此时已经完成原始积累。同行称,在宁波十年期间,徐翔至少获利20亿元。
2009年12月7日,一家名叫上海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私募基金低调成立,注册资本不过3000万元,这意味着徐翔正式进军阳光私募领域。
在此之前,2008年1月6日,与徐翔过从甚密的小伙伴周建明被查。据中国证监会通报,已依法查处了周建明利用虚假申报手段操纵证券市场的案件,没收周建明违法所得176万余元,处以罚款176万余元。这是2007年9月《市场操纵认定办法》明确后,证监会首次查处此类案件。
在2006年到2007年牛市期间,周建明的名字曾多次出现在多个股票的十大流通股东中,长期活跃于银行证券宁波解放南路营业部。
多位宁波证券界的老人向无界新闻记者称,当年周建明被查是替徐翔顶包的说法一直流传。周建明至今仍然追随徐翔,被圈内尊称为“大管家”。今年他和徐翔一起到宁波新购联排别墅,9月以前正紧锣密鼓地装修,但蹊跷的是,前段时间火热的装修戛然而止。
私募一哥涉嫌操纵股价
在2014年中期,市场曾一度疯传徐翔遭到证监会稽查,但泽熙公开否认传言。从重仓股宁波联合[-0.88% 资金 研报]被证监会点名来看,这种传闻显然并非空穴来风。
2014年12月19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通报了包括中科云网、百圆裤业、宁波联合等在内的18只个股涉市场操纵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工作情况,并称已对涉嫌机构和个人立案调查。
上海杰赛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智斌对《投资时报》记者表示,“证监会点名18家上市公司,已经表明监管者手中握有充分的证据,未来是启动行政程序,还是司法程序,还要看标的金额的大小。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就构成犯罪。”
这18家公司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就是宁波联合,私募大佬徐翔持股高达1554万股,成为仅次于浙江荣盛的第二大流通股东。在今年4月的股东会上,徐翔旗下泽熙系列信托产品曾提议宁波联合实施高送转,但最终被股东会否决。
有市场人士质疑,私募基金因为大量持股具备一定话语权,高送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股价炒高后顺利出货。
鑫科材料、明牌珠宝等公司的表现,也体现了这一特征。明牌珠宝历史上从未实施过高送转,泽熙系介入后,公司罕见的实施10转12,之后徐翔系产品完成跑路。鑫科材料也延续这一轨迹。私募产品大量持仓,公告重组、高送转等利好,之后私募产品再利用狂热的市场氛围出逃。
受到消息影响,18家上市公司股价集体暴跌,徐翔重仓股也罕见集体大幅跳水。据新浪财经-投资时报
附:徐翔简历
徐翔,上海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泽熙投资总经理,1978年生,从营业部成名,到公开发行阳光私募产品,泽熙投资总经理徐翔在创造一个又一个资本市场奇迹的同时始终保持神秘。
2009年07月—至今,任上海泽熙投资总经理。
2010年3月5日,泽熙瑞金1号宣告成立,募集资金大约10亿元,据知情人士介绍,10亿元的资金大多来自徐翔本人,截至当年5月28日,在同期沪深300指数暴跌15%的情况下,泽熙瑞金1号达到25.47%的收益率,让市场侧目。
(综合新华社、第一财经日报、华西新闻等)